[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8226.2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史九忠;李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亭桥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67;E06B7/16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窗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型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高强度以及优秀保温隔热新能的新型节能窗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建筑节能也被提上了城市发展日程,而建筑节能是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在建筑物节能措施中,门窗是建筑物上关系保温节能的最重要部位,目前,对于建筑物门窗部位的节能,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窗体的隔热性能以及窗体本身的密封性能,而市面上采用的主要是中空玻璃来实现,然而这种方式即便可以达到保温效果,但是保温作用还是不够理想:双层的中空玻璃的导热系数圆圆高于实心砖飞保温的37厘米厚的墙体,而如果采用三层中空玻璃,不但要加大窗体型材体积,还要增加一层玻璃和一层中空层,施工难度较大,且成本要求也较高,而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窗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节能窗体,包括窗框以及窗框内安装的多块玻璃,其中,所述窗框中包括一个梯形腔体以及一个矩形腔体,两个腔体结构均由窗框以及整面玻璃围成,中间通过铝合金型材隔开,所述矩形腔体位于窗框下部,其斜边朝户外,而梯形腔体位于矩形腔体上方,同时,在所述矩形腔腔体中还设置有一块斜向放置的玻璃,使得矩形腔体内靠户外一侧还隔出有一个斜三角形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梯形腔体斜面的玻璃内侧以及梯形腔腔体内斜向放置的玻璃内侧均涂有一层透明的紫外线反射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梯形腔体的短边玻璃体与斜边的玻璃体通过塑胶连接件连接,且在此塑胶连接件的内侧设置有隔热封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梯形腔体的斜边玻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8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梯形腔腔体内斜向放置的玻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70°。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上、下两个具有独立腔体进行热量分区,同时,在其窗体上部腔体结构中,还隔离出一个独立的三角形腔体,利用三腔体结构进行热量缓冲,可有效实现窗体保温隔热、密封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新型节能窗体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窗框以及窗框内安装的多块玻璃,其中,窗框中的上框体1以及下框体8,所述上框体1以及下框体8设置有橡胶垫条用于卡装玻璃,下框体8后部设置有内玻璃2,整个内玻璃2为一整块玻璃卡装在上框体1以及下框体8内,而在下框体8前部则插装有一个前部下玻璃10,前部下玻璃10、内玻璃2、下框体8以及铝合金型材7共同构成矩形腔体,铝合金型材7侧旁设置有铝合金插接件6用于插装玻璃。
而在铝合金型材7上部则设置有梯形腔体,梯形腔体由内玻璃2、外侧斜玻璃3、前部上玻璃9以及铝合金型材7组成,同时,在此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一块斜向放置的内侧斜玻璃4,此内侧斜玻璃4与外侧斜玻璃3以及前部上玻璃9共同构成一个斜三角形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部上玻璃9与外侧斜玻璃3之间设置有一个塑胶连接件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亭桥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亭桥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8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