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浇道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9004.4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2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B29C4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浇道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无浇道模具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冷浇道模具射出成型技术,具无废料、可缩短射出成型时间、可省却人力清除废料残留在模具上作业时间,进而有效提升产能的无浇道模具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的公开技术,如专利证号:TW M359418的共享型冷浇道模块,其揭示:包括一浇道构造,该浇道构造具有多个引导件及多个喷嘴,其中,每一引导件,具有一基壁、贯穿该基壁的二通孔、自该基壁向下延伸的一内管壁、一外管壁、一由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所界定出且与该二通孔相连通的回路,及一由该内管壁所界定出的浇道;以及每一喷嘴,可拆离地连接于该引导件末端部,具有一底壁、自该底壁向上延伸的一连接环壁、一套接环壁、一由该套接环壁所界定出的套接部,及一贯穿该底壁且与该套接部相连通的射口,该套接部供该内管壁末端部套入,该射口与该浇道连通;一注料机构,具有由上往下依序堆栈固接的一上浇道板、一下浇道板、一隔热板及一加热板;该上浇道板具有一供热固性树脂注入的注料管、多个相互贯通且与该注料管连通的上浇道,及多数相连通的上导流道;该下浇道板具有多个与该多个上浇道相对应连通的下浇道、多个贯穿该下浇道板且与该等下浇道相连通的流道,及多个相贯通且与该多个通孔相连通的下导流道;该隔热板具有多个贯穿该隔热板的贯孔,该多个贯孔供该多个引导件穿设置入;该加热板具有多个与该多个贯孔相对应的穿孔,该多个穿孔供该多个引导件穿设置入;以及一模具组,具有一上模板及一与该上模板相对合的下模板;该上模板具有多个上模穴;该下模板具有多个开口朝上且与该多个上模穴相对合的下模穴。
然而,上述技术存在有如下的缺点:
一、该冷浇道模块在射出产生过程中,因喷嘴于射口处无封闭设计,导致该处当上模板与加热板分离时间较长后,热固性树脂便会自射口处外渗形成珠状凸料,此时必需要仰赖生产人员将该凸料剔除后,才能再继续生产,因此,会造成生产中断,影响产能的缺点。
二、热固性树脂自上模板的通道导入上、下模穴成型后,于通道内的热固性树脂便成为废料,因此,在生产过程,除了会造成废料过多之外,由于通道的设计也会延长成型时间,而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浇道模具结构,其藉由无浇道设计,使热固性树脂经该模具射出成型后,具有无残料和可缩短成型时间,进而达到节省材料及有效提升生产率的功效增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浇道模具结构,包括:一相互对合的下模块及上模块,该下模块包括设有多个下模穴的下模板;该上模块包括连接有一分注座的一上模板;该上模板设有多个出料孔,各出料孔底部连接有一开口向下的上模穴,多个上模穴与多个下模穴相对合;该分注座设有多个料孔流道,该多个料孔流道底部与该上模板的多个出料孔对应连接,且于多个料孔流道内均对应套设有一挡针,该挡针与料孔流道之间形成有环形流道,供热固性树脂装填,挡针底部将出料孔予以封闭。
进一步地,该上模块包括:层叠连接成一体的一上封板、一油路板、一油路垫板、一分流板、一冷板、一隔热板及一热板;该冷板、隔热板、热板及上模板层叠后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分注座容套组装,且在隔热板、热板及上模板区域的第二容置空间与分注座的外周围形成有隔热间隙。
进一步地,该上封板设有一供导入热固性树脂的上入料孔、一个以上横向的上油路孔以及多个开口向下的上油孔,多个上油孔与多个上油路孔相互连通;该油路板设有一中入料孔、多个阶梯状油槽以及一个以上横向的下油路孔,中入料孔与该上入料孔相连通,该下油路孔与多个阶梯状油槽相互连通,且多个阶梯状油槽与多个上油孔相互对合;该油路垫板设有一与该中入料孔相通的下入料孔、与多个阶梯状油槽相通的多个纵向的通孔;该上入料孔、中入料孔及下入料孔串连形成一入料流道;该分流板设有分流槽及多个分流孔,该分流槽与该下入料孔相连通,且与各分流孔相通;该冷板设有一上容槽;该隔热板设有一中容槽,该中容槽与该上容槽相对合;该热板设有一下容槽,该下容槽与该中容槽相对合;该上模板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容凹槽,该容凹槽与该下容槽相对合,该容凹槽底部设有多个呈阶梯状的导槽,每一导槽底部均设有一出料孔,该出料孔末端均对应连接有一开口向下的上模穴,多个上模穴与下模板的多个下模穴相互对合;其中,该上容槽、中容槽、下容槽及容凹槽层叠连接成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多个挡针上端对应容套于油路板多个阶梯状油槽、油路垫板的多个通孔、以及分流板的多个分流孔;挡针于上端设有塞头,将阶梯状油槽区隔成上油槽和下油槽,该挡针位于油路垫板的通孔段,并呈密合状态。
进一步地,该上模板设有多个加热孔,各加热孔设置有加热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9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