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云集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582.9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詹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熊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集 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集成设备,尤其涉及云集成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2.4G电脑外设产品,如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无线耳机等等,都是利用2.4GHz的频率,让使用者在10米左右的范围内都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彻底解决了有线电缆的限制性。
现在市场上,消费者在使用的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的同时,会配上鼠标、键盘、音箱、耳机、摄像头等等外设产品一同使用,不管是有线或是无线产品,都必须通过USB接口才能连接使用,例如无线键盘,那么会有与无线键盘配合无线键盘接收器;例如无线鼠标,那么会有与无线鼠标配合无线鼠标接收器;例如无线摄像头,那么会有与无线摄像头配合无线摄像头接收器。如果要同时使用无线键盘、无线鼠标和无线摄像头时,那么必须把相应的无线键盘接收器、无线鼠标接收器和无线摄像头接收器分别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从而实现无线设备与电脑的无线连接,但是目前的电脑由于USB接口数量是有限的,若无线设备过多,那么就会造成电脑的USB接口数量不够用,从而无法同时使用多个无线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云集成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云集成器,包括集成器本体,所述集成器本体包括壳体、处理器、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USB接口,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USB接口和至少两个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相连,所述处理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USB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减震缓冲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粘贴于所述壳体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由柔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云集成器还包括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展接口包括外接U盘接口、外接移动硬盘接口、以及SD卡接口,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外接U盘接口、所述外接移动硬盘接口、以及所述SD卡接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2.4 GHz无线接收模块或者wifi无线接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成器本体为集线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云集成器的USB接口连接在电脑的USB接口上,通过云集成器的多个无线接收模块分别接收无线键盘、无线鼠标、以及无线摄像头的数据信号,并通过USB接口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电脑内,从而实现多个无线设备的同时使用,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云集成器,包括集成器本体,所述集成器本体包括壳体1、处理器2、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3,USB接口4,所述处理器2分别与所述USB接口4和至少两个所述无线接收模块3相连,所述处理器2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USB接口4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
当然,该无线接收模块3也可以是6个或8个或者更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所述壳体1外表面设有减震缓冲机构。
所述减震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粘贴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所述缓冲层由柔性材料制成。
由于缓冲层由柔性材料制成,所以当云集成器不慎掉落时,缓冲层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云集成器损毁。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该云集成器还包括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与所述处理器2相连。
所述扩展接口包括外接U盘接口5、外接移动硬盘接口6、以及SD卡接口7,所述处理器2分别与所述外接U盘接口5、所述外接移动硬盘接口6、以及所述SD卡接口7相连。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3为2.4 GHz无线接收模块或者wifi无线接收模块。所述集成器本体为集线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云集成器通过使用2.4-2.485GHz ISM双频段,满足了音频传输大于键、鼠传输十倍的数据量。云集成器将2.4GHz ISM分为78个1 MHz信道,在使用一个信道之前,该处理器2检查信道上的其他流量,另外对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及确定噪声层,如果有另一个设备正在使用该信道,则云集成器将会转移至另一个信道以实现与这些设备的共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民航机场集团信息集成云服务平台
- 下一篇:煤矿监控多屏幕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