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弧板的加工配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3220.8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8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辉;宋广舟;商长树;于秀海;季林海;马海生;李飞飞;肖德明;马公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加工 配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浮式起重机的配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浮式起重机及重型起重设备的旋转小车的圆弧板的加工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海上石油工程的发展,我国正在向深海领域钻探开发。而与之相适应的大型浮式起重机也得以迅速的发展。由于大型浮式起重机的结构庞大,工况复杂,因此,对于各个位置部件的建造及安装都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旋转平台作为浮式起重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是通过旋转小车将底座环连接在一起,使浮式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能够进行360度的旋转,而圆弧板作为连接旋转小车的一个组件,其承载着整个吊机的载荷,因此,对于圆弧板的加工及安装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由于旋转小车的圆弧板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若采用传统的机床进行单件加工,其在配对组装过程中,无法保证旋转小车整体的装配精度,而且,其单件加工的工艺较繁琐,一定程度上造成加工工期较长,加工精度不易保证,且不能保证两件加工后的尺寸完全一致。给工件加工质量和生产精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圆弧板的加工配套装置,其可以将圆弧板直接固定到其上面,并在机床上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圆弧板的加工质量,大大提高了圆弧板的加工效率;而且,节省了圆弧板的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可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圆弧板的加工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箱形体,该箱形体是由两个位于前、后两端的圆弧贴板、两个位于左、右两端的面板及两个位于上、下两端的腹板连接构成,其中,位于两端的面板的中心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圆柱形的顶紧轴和夹紧轴,圆弧贴板上均匀的设置有数个螺栓孔。
所述螺栓孔内设有凹槽。
所述顶紧轴的轴端设有一个120°的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以将圆弧板直接固定到其上面,并在机床上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圆弧板的加工质量,大大提高了圆弧板的加工效率;而且,节省了圆弧板的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顶紧轴、2.圆弧贴板、3.面板、4.腹板、5.圆弧贴板、6.夹紧轴、7.腹板、8.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箱形体,该箱形体是由两个位于前、后两端的圆弧贴板(2、5)、两个位于左、右两端的面板(3、8)及两个位于上、下两端的腹板4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其中,位于两端的面板(3、8)的中心位置分别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一个圆柱形的顶紧轴1和夹紧轴6,夹紧轴6的大小能保证车床卡盘装置能卡住,顶紧轴1的轴端车有一个120°的轴孔,在放置到车床上进行定位时,一端可用车床卡盘卡紧,另一端则用顶紧装置将其顶住轴孔,当车床带动本实用新型转动过程时,不会产生松动,进而进行圆弧板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加工误差的产生。圆弧贴板2及圆弧贴板5上均匀的设置有数个螺栓孔,钻有螺栓孔的圆弧贴板5内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不同尺寸的圆弧板,以达到使其重复利用的目的。
使用时,通过螺栓将圆弧板固定到本实用新型上,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车床上的卡盘和顶紧装置将其牢牢地固定住,防止加工过程中窜动,进行粗加工后放置到铣床上进行外形尺寸的精加工,通过反复的工序调整,最终完成圆弧板的加工。加工完一组圆弧板后,再进行另一组的加工,可以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而且一次性加工两件,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可以节省一半的加工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3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