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振去毛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2579.3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2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宁;施建国;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川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4 | 分类号: | B24B1/04;B24B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瑞;钱成岑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毛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铸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压铸铝合金坯件的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一种精密铸造法。精密压铸具有产品质量好,尺寸稳定,互换性好,可压铸薄壁复杂铸件,生产效率高 ,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经济效果优良等优点。但是,坯件型腔复杂、多部位抽芯结构、合模部位残留封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必须进行去除才能满足加工要求。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用锉刀去除毛刺,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难以除去复杂型腔内部毛刺。同时,压铸坯件表面外观色彩差异,必须进行喷丸处理才能满足外观要求,而喷丸会降低工件非加工表面粗糙度,并且会造成粉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共振去毛刺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无污染,容易去除复杂型腔内部毛刺,从而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共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共振弹簧、电机座、环形工件槽、电机和偏心轮,电机座底部通过共振弹簧与底座连接,环形工件槽和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偏心轮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环形工件槽中填充磨料。
作为优选,所述磨料为金属丸。
进一步,所述环形工件槽中还填充工作液。
进一步,所述环形工件槽底部开设排水口,排水口上有排水盖。
该去毛刺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电机带动偏心轮和共振弹簧,驱动金属丸不规则圆周翻转运动,金属丸在坯件内孔和表面产生挤压摩擦运动,自动去除坯件表面残留飞皮,有效去除坯件表面龟裂及飞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高效率:本装置具有容量大特性,单次坯件加工量可为60-100公斤,时间20-60分钟,单机加工量为人工的4-6倍;
2、成本低:动力消耗为本装置主要成本,操作者可一人控制5台设备操作,完成工作量为人力去除毛刺的20-30倍;
3、强度低:操作者仅需将需去除毛刺坯件放入设备即可,程序设定后设备自行完成对工件的去毛刺工作;
4、毛刺效果好:人工难以除去复杂型腔内部毛刺;可彻底去除坯件各部位毛刺,同时对工件表面形成挤压强化,提高坯件光泽和清洁度;
5、无污染:人工去毛刺后,坯件需进行喷丸处理,粉尘大,周边环境保持困难;本装置工作时,工件和金属丸可在液体淹没状态下工作,无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共振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共振弹簧2、电机座3、环形工件槽4、电机5和偏心轮6,电机座3底部通过共振弹簧2与底座1连接,环形工件槽4和电机5安装在电机座3上,偏心轮6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环形工件槽4中填充钢丸7和工作液。在环形工件槽4底部开设排水口8,排水口8上有排水盖。
在使用时,将坯件按磨料一定体积比放入环形工件槽4中,电机5带动偏心轮6旋转使共振弹簧2产生振动,坯件和钢丸7在共振作用下形成规则翻转运动,坯件与钢丸7产生相对摩擦,从而去除坯件各表面毛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调整金属丸7规格,从而满足不同铝合金坯件以及其他精密钢件加工去毛刺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川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自贡市川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25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剖层机的磨刀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加工中心主轴箱平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