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反射面的测向阵列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0628.X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立新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5/14;H01Q19/1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测向 阵列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向阵列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带反射面的测向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功能的无线电设备密集布置的场合越来越多,特别是系统天线的类型与数量众多,使各天线之间产生相互耦合,从而带来日益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因此降低天线间耦合度的技术、天线间合理优化的布局,就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复杂恶劣的电磁接收环境下,通常的测向天线阵容易受到安装平台的场地限制,特别是安装位置与附近金属物距离过近时,使得测向设备的接收灵敏度、方位测定精度等性能都受到严重恶化。当天线阵附近有较多的金属塔架,包括尺寸长度各异的众多金属管、面等组成的反射、折射环境时,如果天线单元长度尺寸较大,一方面,则这些单元间会形成互耦,另一方面与附近金属物也会产生互耦,甚至可能在某些方向形成谐振,使各单元天线的方向图发生严重畸变。
天线耦合系数是其性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通过分析天线的辐射特性、间距位置用实测的方法进行测量。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利用数值计算法对天线的藕合问题开展了一些研究,主要包括利用矩量法计算金属地板上的缝隙对天线间耦合的影响,对位于金属地板上的两个单极子天线,得出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R. Tamas先后运用了一种混合选择法和小波矩量法对单极子天线间的耦合进行了估算,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Hallen积分方程和运用修正的格林函数,对船载天线间的耦合进行估算,另外也同样对置于有限平面板上的两个相同单极子天线间的耦合系数进行了估算。还有研究人员对近场射频系统中的天线耦合进行了分析,运用仿真结果与其计算数据进行了比对。此外还有依据矩量法和几何绕射理论,对任意多边形状线天线之间的互耦、近场区内线天线之间的耦合度进行了计算,但总体来说,上述这些主要还是处于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
对于测向阵列天线,一方面其单元数一般多于2个,因此单元之间的互耦关系更为复杂一些。在复杂恶劣的电磁接收环境下,受到安装平台的场地限制,与附近金属物距离较近时,各单元天线之间的互耦、以及与其他设备天线或金属物的耦合影响难以计算。
另外在单运动平台的目标信号跟踪定位中,其中一类重要的体制就是BO方法,也即唯方向法,其利用的基本信息只有一种,那就是目标信号的到达方向,该观测信息直接决定了系统的作用距离和范围。例如,对于海上的某些目标信号进行探测,由于出海船只到达某一海域后,与目标真实位置往往距离甚远,因此要求搜索设备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以满足尽可能远的作用距离。而通常对于测向信息的获取,传统体制的超短波测向灵敏度较低,通常为数 v/m,只能进行视距内的信号接收,而这往往不能满足许多实际场合的应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测向阵列天线,其应具有环境不敏感性,且可安装架设于恶劣的接收环境下,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反射面的测向阵列天线,包括金属反射面和若干个单元振子天线,所述单元振子天线固定在所述金属反射面上,各单元振子天线的射频馈线从其底部引出,所述金属反射面开设置小圆孔或缝隙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面是金属平板。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振子天线为单极子垂直极化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振子天线排列成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面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带反射面的测向阵列天线为低互耦小型化天线阵列,适合安装于复杂的电磁接收环境。通过缩短天线尺寸和合理设计金属导电面的尺寸,并在金属导电面上开各类直径不等的圆孔或缝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附近金属物与天线之间的互耦,降低附近金属物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反射面的测向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立新,未经汪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4G的二单元水平单极化天线振子
- 下一篇:金属箔转贴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