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8151.1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庆年 |
地址: | 272049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后路 滑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后康复护理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对于颈、胸、腰和骶骨的骨折及脱位、畸形、蜕变、肿瘤或者炎症的手术治疗,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要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固定后脊柱的活动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如若固定的强度不够,很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甚至内固定失败的现象。中国专利201020575908.2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内固定装置,采用椎弓根钉植入患者椎体椎弓根内,起到锚固的作用,提供了三维矫正和强有力的内固定。但是,这种装置仅适合于腰椎后路的内固定,而并不适合于全脊柱的固定,并不能满足骨科医疗对于固定器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既可以为骨科术后提供三维矫正和强有力的内固定,又可以保证有效的固定强度,确保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固定节段的融合,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包括有钉帽、中部椭圆孔、钉体和下部椭圆孔。钉体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锥形体结构,钉体的上端设置有钉帽,钉体的下端设置有钉尖,在钉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加压形式的中部椭圆孔,在钉体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加压形式的下部椭圆孔。滑动椎弓根钉用于拧入到椎体椎弓根内,起到锚固的作用。滑动块设置在滑动椎弓根钉与钉帽之间,内面光滑,可以与滑动棒之间产生滑动。有定位环固定于滑动棒上,用于限制椎弓根钉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范围。在钉体上设置有中部椭圆孔和下部椭圆孔,均采用加压的设置形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加压固定,确保定位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既可以为骨科术后提供三维矫正和强有力的内固定,又可以保证有效的固定强度,确保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固定节段的融合,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钉帽 2—中部椭圆孔 3—钉体 4—下部椭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包括有钉帽1、中部椭圆孔2、钉体3和下部椭圆孔4。钉体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锥形体结构,钉体3的上端设置有钉帽1,钉体3的下端设置有钉尖,在钉体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加压形式的中部椭圆孔2,在钉体3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加压形式的下部椭圆孔4。滑动椎弓根钉用于拧入到椎体椎弓根内,起到锚固的作用。滑动块设置在滑动椎弓根钉与钉帽之间,内面光滑,可以与滑动棒之间产生滑动。有定位环固定于滑动棒上,用于限制椎弓根钉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范围。在钉体上设置有中部椭圆孔2和下部椭圆孔4,均采用加压的设置形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加压固定,确保定位后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滑动固定装置,既可以为骨科术后提供三维矫正和强有力的内固定,又可以保证有效的固定强度,确保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固定节段的融合,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8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