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殊轮廓的凸轮式两轮车停放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901.X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龚震;龚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震;龚忠华 |
主分类号: | B62H1/04 | 分类号: | B62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殊 轮廓 凸轮 式两轮车 停放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摩托、电动车后停放支架(后简称“两轮车后支架”)。具体地说是一种能轻松、平稳、方便地支起两轮车后部的支架。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两轮车后支架支起费力,力弱者甚至无法支起车身,这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2011年12月08日提出了‘凸轮式两轮摩托、电动车停放支架”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20506502.3】。该申请应用凸轮的特性明显降低了支撑初始力;使支架的运动特性处于可控状态;同时把三件组合而成的脚踏杠杆设计成一件整体式脚踏杠杆,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初始力是反映支力大小的指标,上述申请在支车时初始力仍然偏大。这是因为:1凸轮曲线初始触地时形成的杠杆重力臂与压力臂比值最大—最费力。2凸轮曲线曲率半径是逐渐加大的,保证了后续从动加速度可控,但起始阶段由静到动在克服最大静摩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加速度,用于克服的惯性力很大,这在重型车、载物车上表现的格外突出。3支架前端圆弧与凸轮衔接部位存在一个速度突变区,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这个动能也将由初始力提供。
二凸轮曲线后端与一圆弧相切,车支起时靠该圆弧面着地支撑,但圆弧利滚动,若车后出现一个力,易将车推到。
三两只凸轮式支脚由四只配件组成,不是最简结构,加大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类特殊轮廓的凸轮式两轮车停放支架,由紧固件(1)、轴套(2)、主架体(3)、拉簧(5)、一体式凸轮支脚(6)、脚踏杠杆(7)组成,两只一体式凸轮支脚(6)底面轮廓前端为R10-80mm之间的等径圆弧;底面轮廓中段为与前段圆弧相切的经修正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底面轮廓后段为相切于后圆弧的直线段,该直线段与主架体(3)侧面轴心线夹角小于90°;一体式凸轮支脚(6)压延强化、弯曲、或浇注、或锻压成断面为加强筋形状的整体构件,并分焊于主架体(3)两侧管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紧固件穿过滑配轴套将主架体与车身框架连成一体;拉簧分别挂在主架体和车身框架上的圆钢凹槽内;两只一体式凸轮支脚分别焊于主架体两侧管腿上。上述紧固件、轴套、主架体、拉簧、脚踏杠杆与公知的两轮车后支架对应构件相同;两只一体式凸轮支脚压延强化、弯曲、或浇注、或锻压成断面为加强筋形状的整体构件;两只整体凸轮支脚底面轮廓前端为R10-80mm之间的等径圆弧;底面轮廓中段为与前段圆弧相切的经修正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底面轮廓中段也可为圆心偏置、圆周率等长并与前段圆弧相切的曲线;底面轮廓后段是一段与主架体侧面轴心线夹角小于90°的直线段,该直线段相切于后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停车时,下踩脚踏杠杆,一体式凸轮支脚顺时针下转,前端圆弧触地、首先调整重力臂、支点、压力臂的关系;接着凸轮前端经修正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曲面触地并有效控制了初始加速度,明显的降低了初始力。经验证,初始下踏力为车后部重的0.14-0.20,后续力渐减小至车后部重的0.12左右;凸轮曲面后部相接的一段直线段与主架体侧面轴心线夹角小于90°,目的:1保证车身支起后凸轮底面与地为平面接触,停放平稳。2保证车后部重心位于支点之后,停放更可靠。实验验证该支架支起轻松,后移、抬起平稳,后坐力小;收起效果相同。由于设计了带加强筋的一体式凸轮支脚,强度高、用料少、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焊接成本。该支架外观、结构,装配方式、位置,使用方法,均与公知的后支架相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一体式凸轮支脚(6)的旋转、放大,主视、俯视图;
图4是图2中一体式凸轮支脚(6)各种加强筋断面形状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修正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凸轮的画法示意图;
图6是修正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凸轮轮廓及主架体装配轴心01运动轨迹图;
图7是图5中(A)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例圆心偏置、圆周率为等长的凸轮轮廓画法示意图;
图9是圆心偏置、圆周率等长的凸轮轮廓及主架体装配轴心运动轨迹图;
图10是凸轮支脚初始触地时重力臂、支点、压力臂三者关系图;
图11是轴套01斜向运动到05时形成的斜面受力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震;龚忠华,未经龚震;龚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滑板车
- 下一篇:一种防撞装置及设有该防撞装置的输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