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物质导电演示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155.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满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满多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8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物质 导电 演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仪器,特别涉及一种能测试各种物质导电性能的综合导电演示仪。
背景技术
在中学物理、化学教学实验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液体等物体的导电性,使学生从多角度了解物质的导电性能。但是,目前在物质导电性能的教学演示中,所用的仪器多是分散的,即检测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用不同的仪器,难以让同学在一次试验中获得对物质导电性性能多角度的观察,也给教师系统地演示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带来影响。另外,目前教学所用的导电演示仪多是根据所接线路中的灯泡发光与否来判断所测物质是否为导体,而对物质导电性能的强弱难以区分,即不能直观判断良性导体与非良性导体的区别。例如,申请号为20092001227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判断所测物质为导体或非导体的演示装置,仅根据线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如果所测物质为非良性导体时,导电性能并不明显,但电路中仍有微弱电流,不一定达到使灯泡发光的电流量,这时可能会使学生将所测物质误判为非导体了,对半导体导电性能的检测尤其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导体与非导体、良性导体与非良性导体的直观感受。
针对上述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物质导电演示仪,能够检测液体、气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物质的导电性能,还能区分良性导体与非良性导体,得出直观的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物质导电演示仪,用一台紧凑的仪器即可检测液体、气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还能直观区分良性导体与非良性导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新型物质导电演示仪,包括固态物质测试触头、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用于观察物质导电性能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和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与电压表和电流表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底座和用于固定固态物质测试触头与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的竖直支撑板,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通过连接座I固定于支撑板上,所述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通过连接座II固定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的接头器与连接座I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的接头器与连接座II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的连接座I和所述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的连接座II分别设置于支撑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和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的接头器为声接头器件、玻璃电极芯接头器件、电极直接头器件、半导体接头器件、液体电极直接头器件或气体电极直接头器件。
进一步,还包括背屏箱,所述背屏箱固定于水平底座上,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嵌设于背屏箱的板体上。
进一步,所述背屏箱上还装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固态物质测试触头和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包括套设有绝缘塑料层的一对电极,所述两电极的相应位置去掉一段塑料层后形成凹槽。
进一步,所述演示仪所用电源为低压电源,通过设置于背屏箱的电源线外接低压电源。
进一步,所述水平底座设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物质导电演示仪,包括固态物质测试触头、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用于观察物质导电性能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所述固态物质测试触头和气液态物质测试触头与电压表和电流表电连接。用一台紧凑的仪器即可检测液体、气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而且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还能够量化的反映导电性能的强弱,直观区分良性导体与非良性导体,不仅可用于中学物理、化学实验,还可用于小学自然科学课。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多台实验设备组合在一台简单仪器上,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展示了最直观的检测结果,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满多,未经刘满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