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件取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712.1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6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振宇达科技(吉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曹建军 |
地址: | 343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件取放装置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物件取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固定板10和连接于固定板10的若干吸附件20,所述吸附件20包括吸杆21和吸嘴22,吸杆21中空并与真空源(图未示)连接。拾取物件时,吸嘴22接触物件表面,真空源对吸嘴22抽真空,吸嘴22与物件表面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吸嘴22与物件吸附在一起,达到拾取物件的目的。
在背光源生产过程中,由物件取放装置拾取背光源半成品,再移动放置于下一工序位置处,以实现自动化送料。由于背光源半成品尺寸较大、厚度较薄等多种原因,导致背光源半成品的边框与导光板连接不稳定,当吸附件仅仅吸附导光板表面时,容易导致边框与导光板脱离,致使产品报废或者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有的物件取放装置在拾取物件时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件取放装置,旨在提高物件取放装置拾取物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物件取放装置,包括伸缩机构、吸附机构和两夹持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本体和相对设置于该本体两侧的两伸缩臂,所述两夹持机构分别连接一所述伸缩臂以夹持于物件两端,所述吸附机构连接于所述本体底部以吸附物件表面。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所述伸缩臂的第一调节块、可调节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块的第二调节块及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块的夹持件。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一调节块上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有穿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穿孔和调节槽,将所述第二调节块可调节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块。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连接轴,该连接轴连接所述夹持件和第二调节块。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内侧面凸设有凸台。
优选地,所述物件取放装置还包括限位块,其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底板及于该底板末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挡板,该挡板限制所述伸缩臂的伸展行程。
优选地,所述挡板内侧面凸设有缓冲块,以缓冲所述伸缩臂与所述挡板之间的冲击力。
优选地,所述缓冲块为软质塑胶件或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底部的真空板及连接于该真空板的至少一吸附件,所述真空板具有一空腔,该空腔分别与真空源和吸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物件取放装置,通过增设一伸缩机构,并在伸缩机构的两伸缩臂上各连接一夹持机构,可以将物件夹持于两夹持机构之间,从而通过吸附机构吸附物件表面,夹持机构夹持物件两端,可以更加牢固的拾取物件,特别是对于边框和导光板连接不稳定的背光源半成品,可以防止导光板和边框脱离而导致产品报废。提高了物件取放装置拾取物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物件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物件取放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物件取放装置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物件取放装置一实施例,所述物件取放装置包括伸缩机构、吸附机构和两夹持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本体110和相对设置于该本体110两侧的两伸缩臂120,两伸缩臂120可向两侧往返伸缩运动。伸缩机构可以是电动装置,由电力驱动两伸缩臂120往返伸缩运动;也可以是机械装置,通过机械结构驱动两伸缩臂120往返伸缩运动;本实施例优选气缸,由气压驱动两伸缩臂120往返伸缩运动。所述两夹持机构分别连接一所述伸缩臂120以夹持于物件两端,即将物件夹持于两夹持机构之间,所述吸附机构连接于所述本体110底部以吸附物件表面,从而可以更牢固的拾取物件,特别是对于边框和导光板连接不稳定的背光源半成品,可防止导光板和边框脱离而导致产品报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振宇达科技(吉安)有限公司,未经振宇达科技(吉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