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6610.4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刚;唐国斌;王菁;李劢;张哲奇;李丽君;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动态 生物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属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进水装置、生物反应池、曝气装置、动态膜组件和出水装置组成,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可分为运行初期形成动态膜阶段和动态膜形成后阶段。可以减少运行初期不达标水的产量,同时初期低曝气,目前,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常规运行模式是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水头和曝气强度;如果采用高曝气或低水头运行方式,高曝气导致动态膜表面的错流速率大,污泥颗粒难以沉积在动态膜表面,而低水头使得污泥颗粒不易沉降到动态膜表面,这样就减缓了动态膜的形成速率,延长了动态膜的成膜时间,出水水质在初始阶段的较长时间内达不到排放要求;如果采用低曝气或高水头运行方式,低曝气导致动态膜表面的错流速率小,污泥颗粒更易沉积在动态膜表面,高水头也会导致污泥颗粒更易沉降到动态膜表面,使得出水水质变差,污泥颗粒更容易沉积在动态膜表面,动态膜变厚,过滤阻力增大,引起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控制调节运行模式,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可控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装置,包括池体、水泵、曝气器、液位控制器、动态膜组件和PLC可编程控制器,水泵与伸入池体内的进水管连接,曝气器设置在池体底部,曝气器与池体外部的空气压缩机相连,两者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动态膜组件设置在池体中,动态膜组件的顶端与出水管相连,池体上方设有伸入其内的液位控制器,水泵、液位控制器和流量计均与 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
上述装置将水头、曝气强度以及运行时间均由PLC可编程控制器设定,自动控制水泵、液位控制器和流量计,实现了动态膜形成初期运行阶段和动态膜形成后运行阶段的运行参数的控制与调节,使水头与曝气强度达到最佳结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控制与调节动态膜运行不同阶段池体内水头和曝气强度,与常规运行模式相比,能够缩短成膜时间,优化膜结构,使得膜阻力小,出水通量大,降低运行能耗,同时可以延缓膜污染,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可控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水泵,3.液位控制器,4.动态膜组件,5.出水管, 6.曝气器,7.流量计,8.空气压缩机,9.PLC可编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动态膜生物反应装置主要包括池体1、水泵2、曝气器6、液位控制器3、动态膜组件4和PLC可编程控制器9。水泵2与伸入池体1内的进水管连接,将污水泵进池体1内。曝气器6设置在池体1底部,曝气器6与池体1外部的空气压缩机8相连,两者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7,以控制曝气强度。动态膜组件4设置在池体1中,动态膜组件4的顶端与出水管5相连。动态膜组件4由粗孔微网材料制备而成。池体1的上方设有伸入其内的液位控制器3,以控制使反应器内液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水泵2、液位控制器3和流量计7均与 PLC可编程控制器9连接。
污水通过水泵2进入池体1内,通过液位控制器3控制动态膜形成初期运行阶段和动态膜形成后运行阶段的池体1液面与出水管5之间的液位差(即水头),通过流量计7控制动态膜形成初期运行阶段和动态膜形成后运行阶段的曝气强度,处理后的水由出水管5排出。水头、曝气强度以及运行时间均由PLC可编程控制器9设定,根据具体情况自动控制水泵2运行和流量计7的大小,实现了运行参数可控,能够有效减少膜堵塞,延缓膜污染,使动态膜在长时间内维持在稳定状态,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6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能单元
- 下一篇: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制造该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