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压壳支撑筋的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4778.1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菱重增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青浦区外青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支撑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压壳支撑筋的增压器。
背景技术
传统增压器的压壳上的三根支撑筋是均匀分布的,并且三根支撑筋的高度都比较高,在增压器一定的运行范围内,脉冲频率会由于来自支撑筋的尾流而变高,增加了共振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压轮破损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原来均匀等距分布的三根支撑筋改变为不等距分布,并且减小支撑筋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共振的风险,降低了增压器常工作区间上压轮破损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压壳支撑筋的增压器,包括压壳,其特征在于:在压壳内圈上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所述的第一支撑筋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10°,第二支撑筋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20°,第三支撑筋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30°。
所述的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的上表面到下底部的高度为50.9毫米。
所述的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为同心环状布置。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有原来均匀等距分布的三根支撑筋改变为不等距分布,并且减小支撑筋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共振的风险,降低了增压器常工作区间上压轮破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增压器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4为传统增压器压壳的结构侧视图。
参见图1,1为压壳,2为第一支撑筋,3为第二支撑筋,4为第三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压壳1内圈上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筋2、第二支撑筋3、第三支撑筋4,所述的第一支撑筋2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10°,第二支撑筋3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20°,第三支撑筋4的节距两端对应圆心的圆心角为130°。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筋2、第二支撑筋3、第三支撑筋4的上表面到下底部的高度为50.9毫米。
第一支撑筋2、第二支撑筋3、第三支撑筋4为同心环状布置。
如图2,图4所示,传统增压器的压壳上的三根支撑筋是120°均匀分布的,并且三根支撑筋的高度都比较高,为60.9毫米,在增压器一定的运行范围内,脉冲频率会由于来自支撑筋的尾流而变高,增加了共振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压轮破损的可能。
通过改变三根支撑筋的分布,由原来120°等距均匀分布,改变为110°、120°及130°的不等距分布,并且减小三根支撑筋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共振的风险,降低了增压器常工作区间上压轮破损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菱重增压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菱重增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4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设置导流装置的离心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