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3868.9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骥;吴枝国;宋亚兵;史以栋;骆正旺;牛大可;高艳荣;刘小霞;张祝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08 | 分类号: | B66D1/08;B66D1/54;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钻井 气动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车,特别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绞车。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各类不同尺寸的钻具、套管、吊卡、接头及各类小型设备上下钻台的吊甩安装效正工作均靠5T的气动绞车来实现,气动绞车主要利用现场所配置的螺杆式电动自动压风机供气,气源压力一般控制在0.6~0.8MPa范围内,当需要使用气动绞车吊甩安装效正各类人力所不及的重物时,只需打开主气源进气,操纵绞车配气阀换向手柄正反转,即通过气动绞车滚筒内的钢丝绳卷放即可提升或下放重物。
目前使用的5t气动绞车,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气动绞车的刹车制动系统采用人力手刹及脚刹,在提升物体较重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两人上配合扳手刹采脚刹,以实现刹车制动,在润滑油泄漏的情况下,刹带沾染油污,造成刹车时打滑,使得刹车制动相对困难。
2. 现有气动绞车采用两级齿轮变速气动马达总成、减速机构总成及滚筒总成,形成三位一体装置,结构复杂,过于紧凑,易损件坏后,现场拆装检修困难,往往需制造厂专业人员检修。
3. 现有气动绞车的传动方式采用轴向转纵向机构,力臂较长,其两级齿轮变速机构,使中间轴所承受的拉力及扭矩力较大,中间轴瞬间断裂至使重物坠落,刹不住车的现象时有发生。
4. 现有气动绞车没有消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排气噪音大,影响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操纵,误听误判误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5. 现有气动绞车的滚筒排绳靠简单人工手动排绳,在物体较重,角度较大的情况下,仅靠人力排绳滚筒钢丝绳无法排齐,易使钢丝绳排不齐,互相挤压变形,影响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存在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绞车,便于维护,在减速装置故障的情况下,卷绳滚筒能够独立刹车,避免重物坠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油钻井用气动绞车,包括气动马达、减速装置和卷绳滚筒,所述气动马达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及进气球阀与气源管道相连接,所述气动马达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大气相通,所述减速装置上设有对减速装置输出轴进行制动的手动抱刹,所述气动马达、减速装置和卷绳滚筒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气动马达和所述减速装置分别支撑在马达机架上,所述卷绳滚筒的主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滚筒支架上,所述马达机架和所述滚筒支架分别支撑在共同底座上,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装置输出轴与所述卷绳滚筒的滚筒主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滚筒主轴的另一端设有气动刹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气动马达、减速装置和卷绳滚筒为分体式结构,降低了机构的复杂性,简单实用,易于故障的判断,拆装方便;气动马达的输出轴驱动减速装置的输入轴转动,减速装置输出轴驱动滚筒主轴转动,滚筒主轴带动卷绳滚筒转动从而卷绕钢丝绳;气动马达和减速装置只作为传递扭矩的机构,不再承受由重物的重量产生的较大的拉力,减少了减速装置损坏断裂现象的发生;由于滚筒主轴的另一端设有气动刹车,当减速装置出现中间轴断裂等故障时,气动刹车可以独立对卷绳滚筒进行刹车,避免重物坠落,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消音器。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可以大大降低现场的噪音,为施工人员的指挥操纵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减少误听误判误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油钻井用气动绞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动马达;1a.进气管;1a1.进气球阀;1b.排气管;1b1.消音器;1c.马达机架;2.减速装置;2a.手动抱刹;3.卷绳滚筒;3a.滚筒主轴;3b.轴承座;3c.滚筒支架;4.排绳装置;5.气动刹车;6.共同底座;7.气源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38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绞盘出绳器总成
- 下一篇:一种塔式起重机新型基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