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工位的隔离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081.5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工位 隔离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具体是指三工位的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顾名思义,是在电路中起隔离作用的,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
隔离开关主要分为低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对于密封型的高压隔离开关,常规的只具备2个工位,即隔离工位和合闸工位,在某些密封装置内采用高压隔离开关后需要设置接地工位。因此需要设置一种三工位的隔离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三工位的隔离开关,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具备隔离工位、合闸工位和接地工位,满足密封型开关设备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案如下:三工位的隔离开关,包括触壁管,以及设置在触壁管内的丝杆动触件,触壁管和丝杆动触件构成动触头,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上方的接地触点和设置在动触头下方的合闸组件。
接地触点和合闸组件为静触头。由中间的动触头来取决完成的工位接触。动触头位于中间为隔离工位,向上为接地工位,向下为合闸工位。
合闸组件包括绝缘座和设置在绝缘座内的合闸触头,合闸触头位于丝杆动触件正下方。实现合闸时,丝杆动触件向着合闸触头移动并与合闸触头接触。
还包括贯穿绝缘座外壁并延伸进绝缘座内部与合闸触头连接的母线连接臂。母线连接臂与母线连接,这样可实现母线与合闸触头连接。
还包括与绝缘座连接的底座。
还包括与触壁管连接并与触壁管内部的丝杆动触件连接的悬臂。悬臂与真空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
接地触点设置在触壁管内。
当动触头运动到最下面位置时,即丝杆动触件运动到最下面位置时,向着合闸组件运动与合闸组件接触时,即将主母线和进出线连通,此时三工位开关处于合闸位置(即合闸工位)。
当动触头向上运动到中间位置时主母线和进出线分开,即丝杆动触件向着接地触点方向运动与合闸组件不接触时、与接地触点不接触时,此时三工位开关处于分闸位置(即隔离工位)。
当动触头继续向上运动到最上位置时进出线和接地触点连通,即丝杆动触件向着接地触点方向运动与接地触点接触时,此时三工位开关处于接地位置(即接地工位)。
合闸工位、隔离工位、即接地工位一般在驱动本装置的操作机构上非常明确,中间位置是隔离位,动触头在绝缘螺杆驱动下向两端极限位移动,两端各有一个静触头,即接地触点和合闸触头,因此需要时,本实用新型可取消接地,变成隔离开关。
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只实现了主回路与接地回路的联接,电缆回路真正的接地则由与本实用新型联动的真空断路器合闸完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短路关合能力与真空断路器有关。
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使用的装置为隔离开关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可利用手动或电动驱动,最终驱动丝杆动触件移动,以完成各个工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具备隔离工位、合闸工位和接地工位,满足密封型开关设备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刨示意图。
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为:1、接地触点;2、悬臂;3、丝杆动触件;4、触壁管;5、绝缘座;6、合闸组件;62、母线连接臂;61、合闸触头;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
三工位的隔离开关,包括触壁管4,以及设置在触壁管内的丝杆动触件3,触壁管4和丝杆动触件3构成动触头,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上方的接地触点1和设置在动触头下方的合闸组件6。
接地触点1和合闸组件6为静触头。由中间的动触头来取决完成的工位接触。动触头位于中间为隔离工位,向上为接地工位,向下为合闸工位。
合闸组件6包括绝缘座5和设置在绝缘座内的合闸触头61,合闸触头61位于丝杆动触件3正下方。实现合闸时,丝杆动触件3向着合闸触头61移动并与合闸触头61接触。
还包括贯穿绝缘座5外壁并延伸进绝缘座5内部与合闸触头61连接的母线连接臂6。母线连接臂6与母线连接,这样可实现母线与合闸触头连接。
还包括与绝缘座5连接的底座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簧衔铁冲压铰合组件
- 下一篇:一种延长旋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