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901.4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军;张文良;李贤君;刘俊杰;周亚飞;谷磊;孙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轴 曲轴 淬火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卡车前轴/曲轴的淬火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前轴/曲轴是卡车运行的重要部件,前轴在运载中承受剧烈的冲击载荷,经受较大弯曲、扭转、疲劳等复杂负荷产生的交变应力,容易产生弹性和塑形变形,导致安全事故;曲轴是汽车发动机内的关键件,承受快慢速交变载荷和持续重载荷。前轴/曲轴所需的高强度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匹配,除需对材料进行选择外,主要还是通过热处理工艺保证,所以其热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水平。
现有技术中,汽车前轴/曲轴热处理淬火冷却主要采用整体垂直浸入式淬火,由于前轴/曲轴结构复杂,在长度方向上有沟、凹的地方,使热处理加热时的奥氏体化不均;在淬火时由于存在上述结构上的特点,使工件淬火冷却不均;以上的加热不均、冷却不均造成前轴/曲轴淬火后变形大、硬度不均、淬硬层不深等质量问题,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后续校直工作,而且可能造成汽车行驶中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后少变形、硬度均匀,且沟、凹处淬硬层深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淬火槽,所述淬火槽内设有喷淬桶,所述喷淬桶内设有多根喷水支管,所述喷水支管上安装有喷嘴,所述喷水支管与供水总管连接,所述淬火槽的底部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路。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由于包括淬火槽,淬火槽内设有喷淬桶,喷淬桶内设有多根喷水支管,喷水支管上安装有喷嘴,喷水支管与供水总管连接,淬火槽的底部为集水槽,集水 槽连接有排水管路,用于积放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中加热后的淬火冷却,能使汽车前轴/曲轴热处理后少变形、硬度均匀,且沟、凹处淬硬层深,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淬桶,2、淬火槽,3、排水管路,4、供水总管,5、计算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淬火槽,所述淬火槽内设有喷淬桶,所述喷淬桶内设有多根喷水支管,所述喷水支管上安装有喷嘴,所述喷水支管与供水总管连接,所述淬火槽的底部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路。
所述的淬火槽由钢板和型钢密封焊接而成。
所述供水总管的一端连接供水泵,另一端通过干管与所述喷水支管连接,所述干管上设有流量计和带信号输出的压力表。
所述的喷淬桶为方形结构,所述喷水支管沿所述喷淬桶的内壁竖向布置。
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有排空水泵、阀门。
还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PLC、工控机和人机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轴/曲轴淬火冷却装置,用于积放悬挂式热处理生产线中加热后的淬火冷却,使汽车前轴/曲轴热处理后少变形、硬度均匀、且沟、凹处淬硬层深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包括淬火槽、供水总管、喷淬桶、排水管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所述的淬火槽由钢板和型钢密封焊接而成,用于储存冷却工件的冷却介质。
所述的供水总管一端连接供水泵,另一端分成干管通入集水槽内与喷水支管连接,为喷淬供水。管路上配有流量计和带信号输出的压力表。
所述的喷淬桶为方形结构,布置在对应的前轴/曲轴位置,内部布置喷水支管,支管上安装喷嘴,用于喷水冷却前轴/曲轴。
所述的排水管路由排空水泵、阀门和水管组成,用于维护时将集水槽内液体排空。
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PLC、工控机和人机界面,用于实时监控供水管路的压力、流量和调节电动阀门的开度。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轴/曲轴少变形均匀淬火冷却装置,可通过计算机显示和控制管路压力,能够提高前轴/曲轴沟槽内部淬火冷却能力,能够在前轴/曲轴全截面形成均匀一致的冷却组织,从而在沟、凹处得到较深的淬硬层,在工件的上下部位得到均匀的淬火硬度;由于冷却均匀,也使工件变形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淬火装置的水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助燃空气富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