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中交通管制应急指挥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855.8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袁银银;张毅;王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进记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黄启行;方晓明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中 交通 管制 应急 指挥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交通管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遂行部队飞行管制指挥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指挥的空中交通管制应急指挥车。
背景技术
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指挥车由于其具有的响应性、可部署性、高灵敏性和多功能性,能够快速到达突发事件现场,并将现场的信息实时回传至总指挥中心供领导和专家做远程救援计划分析,从而对实施现场紧急救援指挥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各部门已将应急指挥车建设作为自身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纷纷投入巨资组织设计和建设。
空管领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该领域对设备、技术、人员素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均较高。当空管领域发生突发事件时,若紧急救援指挥工作不及时,则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空管应急指挥车的研究迫在眉睫。
现有建成的应急指挥车是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得到的。具体为除驾驶舱外,其余舱体只留底盘后进行重新改装,并在改装的舱体内固定安装操作系统、卫星通讯系统及其他车载辅助系统(如供电、照明、广播等控制辅助子系统)。由于现有应急指挥车的改造需要破坏原车的大量结构,因此使得其改造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车内设备均固定于改造的车体内,因此极易导致车体内的配重不合理,从而使整车偏重或车后部过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由上可知,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空管领域,且改造成本低、车体内设备配重合理、车辆行驶平稳的空中交通管制应急指挥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空管领域,且具有改造成本低、车体内设备配重合理、车辆行驶平稳的空中交通管制应急指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应急指挥车,包括驾驶室和车厢,
所述车厢内设有机柜,所述机柜通过车厢中部的机柜限位固定架固定;
所述机柜中配置有话音通信设备、气象监控设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终端设备、GPS校时系统和显示器;
所述车厢顶部设有分别与所述话音通信设备、气象监控设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设备和GPS校时系统连接的天线设备。
其中,所述机柜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车厢地板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行轨道,所述机柜通过所述滚轮沿所述滑行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条滑行轨道上设有滚轮限位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话音通信设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终端设备连接的记录重演设备,用于记录所述话音通信设备与所述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终端设备的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器将所述记录的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所述话音通信设备包括话音通信终端、话音接入设备、超短波话音电台;
所述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终端设备包括1090ES数据链地面站主机设备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终端;
所述天线设备包括VHF天线、手动倒伏气象杆、地面站全向天线、北斗定位设备天线和GPS天线。
其中,所述VHF天线、手动倒伏气象杆、地面站全向天线、北斗定位设备天线和GPS天线均通过天线翻转器固定于车顶平台上。
其中,所述机柜限位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机柜的两侧,所述两侧机柜限位固定架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双列机柜的宽度,用于所述机柜在安装时的前部限位;
所述两侧机柜限位固定架的后端面设有机柜后挡块,用于所述机柜在装入机柜限位固定架时对所述机柜的后部限位。
所述车厢后部设有使所述机柜中的设备正常运行的发电机和用于放置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机存贮箱,所述发电机存贮箱固定于所述车厢地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后部还设有用于储存零散设备的专用包装箱。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厢顶部还配备有用于夜晚或光线不足时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和用于保护所述天线设备的围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完全独立于基础设施,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快速方便地运转实施起来。一旦发生紧急事件,空管应急指挥车可迅速开到事故发生现场,短时间内实现多种通讯接入,满足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基本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应急指挥车的机柜底部设置滚轮,车厢地板上设置滑动铁轨,因此使机柜可方便的安装与拆卸及方便地实现机柜位置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中将机柜设置于车厢的中部,由于机柜的配重对应急指挥车行驶的平稳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应急指挥车不会出现整车偏重或后部过重的现象,提高车体行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进记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进记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