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犁地、整地两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316.4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洋;侯普华;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46 | 分类号: | A01B3/46;A01B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犁地 整地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犁地、整地两用车,用于农村垄畦式农田的翻土和整地。
背景技术
农作物(如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作物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需要除去农田杂草,并对其周围进行翻土操作。目前,翻土工作主要依靠人工锄地完成,但是依靠人力不仅使翻土不均,深度不够而且效率比较低下,如果使用犁犁地,土块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要对大块的土块进行再敲碎,尤其是目前的犁地和整地设备需要人跟着拖拉机一起跑,这样一块地整下来,很费时费力。对于小家耕作或是泥哇地耕完地后的整地,虽然目前大型耕地拖拉机已经普及,但由于成本或是其它原因,并不适用所有的土地都使用大型机器去操作,这就需要借助一套机械化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犁地、整地两用车,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垄畦式农田主要依靠人工翻土效率低下、劳作累、小家耕作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不适宜且造成浪费等弊端,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垄畦式农田或小家耕作,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而且人可以坐在坐垫之上避免跟着拖拉机一起跑,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犁地、整地两用车,包括板车轮,坐垫支撑管,坐垫,支架,十字钢管连接器,挂钩,圆柱形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钢管连接器的左右向钢管对称穿入板车轮轴,并两者固接,板车轮轴端部连接板车轮;所述十字钢管连接器的前后向钢管穿入支架并两者固接,支架与板车轮轴垂直,且支架前端连接圆柱形鹅头,后端两侧各连接有挂钩;座垫支撑管焊接在支架的钢管内,坐垫通过螺钉连接在坐垫支撑管上。
所述的坐垫支撑管为S型钢管。
所述挂钩用以悬挂犁子或整地装置。
所述支架前端的圆柱型鹅头通过销钉与手扶拖拉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大大节约劳动生产力,尤其是对于小家耕作或是泥哇地,可以达到机械化作业,不仅生产质量提高,而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犁地整地两用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用于犁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于整地时的结构示意图。
1、板车轮,2、坐垫支撑管,3、坐垫,4、支架,5、十字钢管连接器,6、挂钩,7、圆柱形鹅头,8、手扶拖拉机,9、犁子,10、整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犁地、整地两用车,如图1、图2所示,包括板车轮1,坐垫支撑管2,坐垫3,支架4,十字钢管连接器5,挂钩6,圆柱形鹅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钢管连接器5的左右向钢管对称穿入板车轮轴,并两者固接,板车轮轴端部连接板车轮1;所述十字钢管连接器5的前后向钢管穿入支架4,并两者固接,,支架与板车轮轴垂直,且支架前端连接圆柱形鹅头7,后端两侧各连接有挂钩6;座垫支撑管2焊接在支架钢管内,坐垫3通过螺钉连接在坐垫支撑管2上。所述的坐垫支撑管5为S型钢管。所述挂钩用以悬挂犁子9或整地装置10。所述支架前端的圆柱型鹅头7通过销钉与手扶拖拉机8连接。
如图3所示,犁地时,支架后端两侧连接的挂钩6与犁子9连接。
如图4所示,整地时,支架后端两侧连接的挂钩6与整地装置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手扶拖拉机带动犁地、整地装置,实现了农田中期翻土的机械化。人可以坐在坐垫之上,避免跟着拖拉机一起跑,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成效率。尤其在农村下雨天气耕地泥泞时,因为本结构比带着挂斗的手扶拖拉机更轻便,从而不容易被泥块堵塞轮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声系统
- 下一篇:变电站三维设计电气断面图设备材料表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