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滤的直饮水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3353.2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保;张宗雷;祖良;刘文杰;江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龙源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28;C02F1/44;C02F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滤 饮水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自来水为原料的直饮水制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滤的直饮水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直饮水无需煮沸即可直接饮用,是一种既卫生又方便的饮用水。目前,国内大多数直饮水制备装置都以反渗透作为主要的过滤工艺,从制备工艺来看,若是原水水质较好,采用PP棉过滤、活性炭吸附或超滤都可达到反渗透进水要求,反渗透可去除原水中的离子,产水为纯水,虽然水质安全性高,但由于反渗透同时去除了对身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因此其产水并不适合长期作为直饮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超滤的直饮水制备装置,经该装置提供达标的直饮水,而保留水中矿物元素。
一种基于超滤的直饮水制备装置,包括一级超滤膜组件、活性炭吸附罐、中间水箱、二级超滤膜组件和紫外型杀菌器,所述一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接,一级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与活性炭吸附罐、中间水箱依次相连,中间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中间水泵与二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相连,二级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与紫外型杀菌器的进水口相连,紫外型杀菌器设有直饮水出口。
一级超滤膜组件和二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水管路上分别设有进水阀,一级超滤膜组件和二级超滤膜组件的出水管路上分别设有出水阀。
所述自来水管装有增压泵。
所述中间水箱出水口设有并联的两个中间水泵。
所述一级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和二级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分别连有反洗管路,该两反洗管路分别设有反洗进水阀,并同时与中间水箱出口的反洗泵相连接;一级超滤膜组件和二级超滤膜组件均设有的浓水出水口和浓水排放阀。
所述一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和二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均连有反洗排放管和反洗排放阀。
还包括空压机和空气贮罐,所述空气贮罐通过空气管路与一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气口和二级超滤膜组件的进气口分别相连,该两空气管路分别设有进气阀。
各阀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
本装置采用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一级超滤膜组件除去原水中绝大部分的颗粒物质、细菌、病毒及部分溶解性大分子物质,降低原水浊度;通过活性炭吸附罐除去原水中的溶解性小分子物质;随后由二级超滤膜组件进一步去除原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并防止活性炭吸附罐中的颗粒物逸出至产品水中;最后通过紫外线杀菌装置进一步灭菌处理以后,确保产品水水质达标,口感良好,可直接饮用。
本装置直安装在自来水管口,实现管网供直饮水,省略了终端水箱,避免水箱内微生物滋生的问题,安全性更高。装置实现全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直饮水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增压泵,2为一级超滤膜组件, 3为活性炭吸附罐,4为中间水箱,5为反洗泵,6为中间水泵,7为二级超滤膜组件, 8为紫外线杀菌器,9为空气储罐,10为空压机,2-1、7-1为进水口, 2-2、7-2为出水口,2-3、7-3为浓水出水口,2-4、7-4为压缩空气进口,F1、F1’为进水阀,F2、F2’为出水阀,F3、F3’为反洗进水阀,F4、F4’为反洗排放阀,F5、 F5’为浓水排放阀,F6、F6’为进气阀。
图中:PT为远传压力表,PI为压力表,FIT为电磁流量计,LIT为液位计,Z为在线浊度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直饮水制备设备的结构。
如如图1所示,本设备包括增压泵1、一级超滤膜组件2、活性炭吸附罐3、中间水箱4、中间水泵6、超滤反洗泵5、二级超滤膜组件7、紫外型杀菌器8、空压机(10)和空气储罐9通过路连接成系统。一级超滤膜组件2采用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平均截留孔径为0.03μm,过滤精度高;二级超滤膜7采用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平均截留孔径为0.08μm,通量高。图中设备的各仪表符号(即图中圆圈内的符号)表示如下:PT为远传压力表,PI为压力表,FIT为电磁流量计,LIT为液位计,Z为在线浊度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龙源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龙源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3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牵绞机
- 下一篇:二氧化碳溶气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