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2167.3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祥;刘晓林;刘泳;毛先胜;孟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2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完成 气密 试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气密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化工等领域的需要定期开罐检查的压力较高、易燃易爆或在有毒介质工况条件下的固固、气固状态的颗粒的干燥、冷却、混合以及化学反应等功能的压力容器或设备上的密封检查。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容器涉及到经常开罐工况时,通常在闭罐后对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以便保证装置的密封性。但对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规格较大的气体压缩机等装备,特别是对于高压工况下的设备更是如此。
压力容器需要开、闭罐时,主要拆卸的接管口并不多,一般是集中在如:检查用人孔、卸料口等处,而其他的多数管口并没有拆卸,也不需要进行密封性检查,因此本技术可以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工业化技术的进步,在气化冶金等诸多工业领域常会要求在高压、高温等工况下工作的容器为定期装卸物料而开、闭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技术在我国的很多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压力容器开、闭罐后需要进行耗时较长的密封性检查和需配备昂贵的气体压缩设备的难题,提供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活塞式法兰盖、柔性密封元件、接管口件,所述的活塞式法兰盖包括有一体结构的盖体和活塞,活塞的外壁向内设有环形沟槽;所述的接管口件包括有管体,管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外沿,活塞式法兰盖的活塞插入接口管件的管体中,活塞上的环形沟槽中嵌入有柔性密封元件。
所述的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密封元件采用O型环或C型环。
所述的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式法兰盖的盖体、接口管件的上、下端的外沿上分别开有通孔,接口管件的上端的外沿的通孔与活塞式法兰盖的盖体上的通孔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贯穿固定,形成接口管件上部内腔并作为气密性试验腔体;接口管件的下端的外沿的通孔与待测的压力容器上的通孔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贯穿固定。
所述的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式法兰盖的活塞直径小于等于600m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通过在压力容器需经常打开的孔口(如检查孔、人孔或卸料口)安装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即一种由活塞式法兰盖、柔性密封元件与接管口件组合构成的密封组件,可快速完成压力容器的气密检查试验,既可以减少气密检查试验时间,又可以降低试验成本,达到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活塞式法兰盖的活塞内腔构成了压力腔,在气密检查试验中,该压力腔可以代替整个压力容器的实际腔体,从而实现以小容积代替大容积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有效地在-100~260℃、10MPa工况条件下,将活塞内腔与压力容器内腔隔离,实现以小气量完成大气量所应检验的密封面的功效。
通过在压力容器的拆卸口设置安装一种活塞式法兰盖用以替代原有的普通法兰盖,利用其活塞外缘的柔性密封件将法兰面与容器内腔隔离。当对压力容器的孔口拆卸打开法兰盖、并重新采用活塞式法兰盖封口安装后,只要对活塞内腔进行充压检测,即可实现对压力容器的气密试验。由于活塞内腔容积很小,所以完成气密试验的时间很短,从而可实现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完成的气密试验装置,以解决气密性试验耗时过长的问题,满足大型生产装置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式法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密封元件的O型断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密封元件的C型断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快速完成气密试验的装置,包括有活塞式法兰盖3、柔性密封元件2、接管口件1,活塞式法兰盖3包括有一体结构的盖体4和活塞5,活塞5的外壁向内设有环形沟槽6;接管口件1包括有管体7,管体7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外沿8,活塞式法兰盖3的活塞4插入接口管件1的管体7中,活塞5上的环形沟槽6中嵌入有柔性密封元件2。
柔性密封元件2采用O型环或C型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2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