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化高度乳化含油酸性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8564.3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展科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40;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乳化 含油 酸性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酸性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炼化高度乳化含油酸性水处理装置,属于含油污水分离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中,炼油厂焦化装置是使重质油品加热裂解,聚合生成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的重要炼油加工装置。该装置对提高油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炼油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该装置在生成过程中会产生携带细微焦粉颗粒的含硫含油污水,该含油酸性水由于含油大量细微焦粉颗粒,同时在焦粉颗粒表面包裹着油膜,形成特别稳定,长时间不容易分层的乳化油,给污水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焦化含硫污水带有油和焦粉,污油容易依附在汽提塔的塔盘上,造成积油,破坏汽液平衡,影响汽提操作;而焦粉很容易造成汽提塔堵塞,导致装置只能停工检修,严重影响含硫污水的正常处理。
目前国内焦化厂含油含焦粉酸性水处理大多采用重力沉降法,依靠大罐长时间沉降来达到分离焦粉和污油,通常沉降时间从40小时到800小时不等,多在50~70小时。重力沉降罐兼作酸性水贮罐,一般为两罐串联使用,罐中浮油可自流到地下污油罐。为了提高效率,常在罐内设置上部布水、下部出水的脱油部件。此方法占地面积大,基建工作量大,施工期长,投资较大,并且除油效果不佳,通常达不到后端汽提入口含油含焦粉要求,造成汽提塔堵塞。为此国内有一些焦化厂引进旋流除油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采用水力旋流器来去除酸性水中的污油和焦粉,虽然此技术能够较大地提高焦粉和污油的去除效率,但依然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经一段时间运行之后,焦粉容易在旋流管内依附、堆积造成旋流管堵塞,是水力旋流器无法正常运行,严重会把旋流管堵死;其次,由于细微焦粉包裹着油滴,形成的密度与污水非常接近的悬浮物,水力旋流器分离作用不明显,分离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下游汽提入口污水指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炼化高度乳化含油酸性水处理装置,提高了压力除油器除油效率,旋流气浮去除效率高,结构紧凑、容器尺寸小、占地面积少,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炼化高度乳化含油酸性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压力除油器、旋流气浮装置,所述的压力除油器和旋流气浮装置均与污油收集装置相连,其中,
所述压力除油器包括除油压力罐,所述除油压力罐设有第一入口加药装置和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处设有水出口防涡板,内部依次设有整流板和聚结内件,顶部设有排油包,所述排油包通过污油管与污油收集装置相连;
所述旋流气浮装置包括旋流气浮罐,所述压力除油器的出口与旋流气浮罐相连,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入口加药装置和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与溶气稳定罐相连,所述旋流气浮罐通过溶气泵与所述溶气稳定罐相连;
所述污油收集装置包括污油收集罐,所述污油收集罐的罐体中间设有污油出口、罐体底部设有污水出口、罐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流气浮罐与溶气稳定罐之间还设有第二混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流气浮罐与溶气泵之间设有氮气加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了特殊的压力除油器,在压力除油罐内有特殊聚结内件,通过聚结内件使去除粒径变小、提高了压力除油器除油效率;缩短油滴在除油器内停留时间,使得除油器更为紧凑,尺寸更小;
2、采用了旋流气浮除油装置,旋流气浮去除效率高、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3、排出污油采用污油收集装置,使得压力除油器和旋流气浮装置分离出来的高含油污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水可以返回到前端缓冲罐或再次进入压力除油器,而污油则进入公用污油回收系统,从而避免大部分污水进入到污油系统,减轻污油系统负担;
4、采用了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配备特殊的化学药剂来强化物理分离过程,大大强化了分离效果;
5、集中压力除油器、旋流气浮除油及化学除油等多种不同的污油水处理技术,除油效率高,结构紧凑、容器尺寸小、占地面积少,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展科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展科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8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供电通信技术的无线井盖装置
- 下一篇:具有色带识别标识的饮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