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7231.9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彭羿;高颖阁;沈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2 | 分类号: | B65G4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孙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盖 总成 自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工装夹具中的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大部分轿车车身线从顶盖分拼到对中台定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1.人工吊运、对中。即由工人直接操作吊具吊运顶盖总成至对中拼台,完成定位。此输送方式需要人员进行随行操作,在转运和输送过程中无法减少工作岗位。而且人工吊运的方式不适合顶盖采用机器人抓取上线的总拼工艺,因为对中台在机器人运转区域内,需要安全隔离,是不允许人员进入的。
2.自行小车吊运、对中。此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中区域的无人化操作,但是由于自行小车的行进轨迹必须经过对中台上方,所以它的导轨难以避开机器人抓手的工作轨迹。所以这种方式也不适合顶盖采用机器人抓取上线的总拼工艺。
3.机器人抓取转运、对中。此方式一次性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都比较高,而且由于需要设置较大的无人区域,对车身生产线的布置有一定的空间要求,不适合紧凑型的生产线布置模式。
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也各自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既要追求较低的设备投入,又要尽可能地压缩场地和操作人员的占用量,同时还要满足高节拍、高稳定性、高精度、与机器人抓取顶盖上总拼线相匹配等要求,这三种方式显然都难以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占用人力及用地较少、与机器人抓取顶盖上总拼线相匹配的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包括转运台和对中台,所述转运台包括转运支撑框和转运输送框,所述转运支撑框与所述转运输送框通过转运剪刀叉升降机构连接,所述转运输送框上设有转运带传动机构,所述对中台包括对中支撑框和对中输送框,所述对中支撑框与所述对中输送框通过对中剪刀叉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对中输送框上设有对中带传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支撑框上设有摆动式二次定位修正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支撑框上设有二次精确定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剪刀叉升降机构连接有转运升降驱动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带传动机构连接有转运平动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输送框上设有转运导向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剪刀叉升降机构连接有对中升降驱动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带传动机构连接有对中平动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支撑框上设有吊装粗定位导向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支撑框上设有零件前端限位挡板和电机减速行程开关、到位停止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输送框上设有对中导向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转运剪刀叉升降机构降低转运输送框的高度,工人将焊接完成的顶盖吊装到转运输送框上的转运带传动机构上,再通过转运剪刀叉升降机构升高转运输送框的高度,使转运带传动机构处于往复循环运动,通过转运带传动机构将顶盖运送到对中台的对中带传动机构上,可通过对中剪刀叉升降机构来调整对中带传动机构的高度,使转运带传动机构和对中带传动机构平齐,很好的解决了员工吊运顶盖的操作面与机器人抓取点之间的高度差问题,并利用零件自重进行精确定位,不需要额外的定位调整驱动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使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操作员工数量和占地面积,与机器人抓取顶盖上总拼线的工艺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的转运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的吊装粗定位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的对中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的电机减速行程开关和零件前端限位及电机停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7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升降跑道的柔性减振跑步机
- 下一篇:折叠式电动跑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