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巷道圈的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828.1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王光辉;吴伟生;童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巷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巷道圈的门。
背景技术
巷道圏是指用于牲畜在免疫接种、驱虫、称重及临时关养等方面的一种基础设施,现有的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以及与临时关养圈连通的巷道,所述巷道由两条道壁组成,巷道一端为巷道进口,另一端为巷道出口,临时关养圈上设置有关养圈进口与关养圈出口,所述临时关养圈的几何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巷道设置在临时关养圈外面,所述关养圈出口为巷道进口,所述巷道的道壁、临时关养圈的圈壁采用围栏制成。现有巷道圈的使用过程如下:先将一整群牲畜关养在临时关养圈内,如要进行免疫驱虫、接种、称重、打标记,再将牲畜赶入巷道内进行免疫驱虫、接种、称重。
为了避免巷道内进入过多的牲畜而造成拥挤,在巷道进口与巷道出口处都设置有门,现有的用于巷道圈的门与一般的合页门没有什么区别,这种门一般只有站在门的正前方才方便操作,但是由于巷道的存在,在开关巷道圈的门时都是站在巷道的两侧进行操作,因此,现有的用于巷道圈的门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用于巷道圈的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巷道圈的门,包括门框,所述门框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圈门,所述圈门与门框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两个圈门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根横杆,所述两根横杆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铰链固定在圈门上,所述两根横杆的另外一端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门框的上横梁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其中一根横杆穿过固定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圈门的U形锁卡。
进一步的是,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两个圈门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根横杆,并且所述两根横杆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铰链固定在圈门上,所述两根横杆的另外一端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在开关圈门时,站在巷道两侧的操作人员只需用手推拉横杆即可使圈门打开或关闭,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巷道圈的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门框1、圈门2、横杆3、固定环4、U形锁卡5、把手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用于巷道圈的门,包括门框1,所述门框1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圈门2,所述圈门2与门框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两个圈门2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根横杆3,所述两根横杆3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铰链固定在圈门2上,所述两根横杆3的另外一端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通过在两个圈门2的顶端各设置有一根横杆3,并且所述两根横杆3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铰链固定在圈门2上,所述两根横杆3的另外一端通过铰链相互铰接在一起,在开关圈门2时,站在巷道两侧的操作人员只需用手推拉横杆3即可使圈门2打开或关闭,操作非常方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操作起来更加省力,所述门框1的上横梁上设置有固定环4,所述其中一根横杆3穿过固定环4,当推拉横杆3时,横杆3可以以固定环4为轴转动,起到杆杠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固定横杆3的作用,避免两根横杆3锁死。
进一步的是,为了避免关闭的圈门2被牲畜撞开,在固定环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圈门2的U形锁卡5,当关闭圈门2时,将U形锁卡5将圈门2卡住,从而避免关闭的圈门2被牲畜撞开。
另外,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所述横杆3上设置有把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P3的电池盖
- 下一篇:半管槽式无土栽培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