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式热交换器以及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868.1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内野进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8;F25B39/00;F25B31/00;B23P15/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热交换器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制冷剂和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以及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通过将多片板层叠进行钎焊,形成流路,在两系统的流路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另外,还已知通过将板式热交换器作为热泵系统的冷凝器使用,在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和流入板式热交换器的循环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供给热水的热泵系统。
在用于热泵系统的压缩机中,为降低摩擦热,使用润滑油,以便不会由于自身的发热导致旋转机构损坏。该润滑油通过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而从压缩机被排出,与制冷剂一起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虽然很多的润滑油在循环后从压缩机的吸入管返回压缩机,但是,存在一部分的润滑油积存在冷凝器、保持剩余制冷剂的压力容器、蒸发器等制冷剂回路组件中的情况。
板式热交换器为了扩大传热面积而将多片具有波形状的压轧部的传热板堆叠而构成,另外,由于板式热交换器是在热泵系统中排出的制冷剂最初到达的制冷剂回路组件,所以,是容易引起润滑油的积存的制冷剂回路组件。
因此,作为回收积存的润滑油的技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表示了具有用于使润滑油返回压缩机的端口的板式热交换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7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5-527777号公报
由于在板式热交换器内积存润滑油,所以,若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总量减少,则伴随有因压缩机的烧结而产生的故障。另外,若考虑到积存而使润滑油量增大,则润滑油粘结在冷凝器、蒸发器的壁面,伴随有热交换性能的降低。为了以所需最低限度的润滑油量,保证热交换性能和压缩机可靠性,重要的是有效地进行从板式热交换器的润滑油返回。
板式热交换器在构造上,在与成为制冷剂的流入、流出口的喷嘴相比的更下部存在不是用于热交换,而是为保持作为容器的形状而不可避免的死空间。
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由于对于具有润滑油回收用的端口的板式热交换器,也存在上述的死空间,所以,若流入板式热交换器的润滑油进入死空间,则产生不能进行润滑油的切实的回收,没有实现最初的功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流入板式热交换器的润滑油的滞留量地向油回收端口引导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的板式热交换器是如下的板式热交换器,其具备:作为板的层叠体的板组装体,其包括多个被层叠的传热板;设置在板组装体上的第一流体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设置在板组装体上的第二流体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和取出第一流体含有的油的油回收端口,其设置于与设置在板组装体的下部的第一流体的流出口相比的下方位置,在该板式热交换器中,与油回收端口连通的油回收孔被设置在板组装体内的下部,在传热板的每一个上形成压轧部,以使油朝向油回收孔成为平滑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的板式热交换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中,上述压轧部沿各上述传热板的下部缘部形成为L字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的板式热交换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板 式热交换器中,防止上述油浸入设置在各上述传热板的下部的死空间的遮挡壁形成在上述油回收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的板式热交换器,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中,通过使彼此相邻的上述传热板的压轧部接触并钎焊该接触部而形成上述遮挡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的板式热交换器,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中,上述油回收孔被形成为长圆的一端比另一端半径小的小圆弧状,小圆弧状的最下端部被形成为与上述压轧部的大致水平部分接近。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的热泵装置是具有由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环状连接的制冷回路的热泵装置,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将设置在该板式热交换器上的油回收孔由配管连接于压缩机的吸入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的热泵装置,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热泵装置中,在板式热交换器上连接具有供热水设备、暖气设备的一方或两方的水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因为与油回收端口连通的油回收孔被设置在板组装体内的下部,为使油朝向油回收孔成为平滑流,而在传热板的每一个上形成压轧部,所以,能够将油积存在板式热交换器的死空间的情况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尽量减少流入板式热交换器的润滑油的滞留量地向油回收端口引导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可调式油加热机走管结构
- 下一篇:新型电热水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