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多孔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102.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罗添翼;王颖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炫能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红外 热能 多孔 烟气 分路 定向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用具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能有效提升金属光亮锅具对中餐燃气灶和家用燃气灶的热能吸收率的抗反射红外热能与多孔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大气式燃气灶具和红外线燃气灶具在我国已有很多年历史了,由于燃气灶具燃烧完全,有害物质排放低,使用方便,燃烧效果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长期以来金属光亮锅具对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热效率影响,一直困扰着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更由于金属光亮锅具的物理反射作用力而导致红外线燃气灶具对金属光亮锅反射敏感性特别强,造成红外线燃气灶具在使用金属光亮锅具时由于其反射的作用力,导致金属光亮锅对红外热能吸收率低,致使大量的热能被白白的流失和损耗掉。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这一物理特征,采用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技术,使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烟气在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中停留时间延长,充分利用其热烟气中的热能,另外红外热能通过抗反射红外热能分路定向输送板将红外热能进行大量吸收转换输送给被加热物体,被加热物体与红外线定向输送板采用零距离折射的方式阻止物体的反射作用,来克服这一物理现象并解决业内的重大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对红外热能和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从而有效解决金属光亮锅的反射并使其热能吸收效率大大提升的抗反射红外热能与多孔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多孔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包括有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和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构成,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放置或固定在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上,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沿环周成型有将热烟气导向受热体的多个独立的出烟孔,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或面板支架上。
所述在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和面板支架之间设有烟气辅助导流盘。
所述的定向红外线输送板下端面与燃烧器燃烧出气面层的上下间距为5-100毫米。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为平板状、凹面状、凸面状、波纹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
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是采用一层或多层1-30毫米厚的耐500℃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的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或微晶玻璃和微晶陶瓷复合材料叠合或叠合粘接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使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被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转换后传递给被加热物体,从而降低热烟气中的热能流失和损耗。通过实际检测,采用本技术方案的产品热效率可达65%以上,综合节能率在30%以上,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20、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其中,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是采用一层或多层耐500℃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的平板状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材料制成, 其分子结构紧密、抗冲击、耐磨、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强、对热红外光波吸收率高、穿透性强、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有良好的热能稳定性和耐高温。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5-100毫米,最佳距离为10-30mm,本实施例的红外线燃气灶具设有点火熄保系统40。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放置或固定在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20上,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20沿环周成型有将热烟气导向受热体的多个独立的出烟孔21,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20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或面板支架301上。在多孔烟气定向输送环20和面板支架301之间设有烟气辅助导流盘30,该烟气辅助导流盘30可阻止热烟气向灶具面板30或面板支架301方向散失同时起到隔热的作用。
另外,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还可以为凹面状、凸面状、波纹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炫能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炫能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埋式箱式变电站的上箱体结构
- 下一篇:新型重锤钢丝绳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