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对分析随机性来源的演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779.4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2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森烽;赵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市联系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B23/02 | 分类号: | G09B23/0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18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随机性 来源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对分析随机性来源的演示装置,属于概率统计演示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客观世界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体,用数学描述和分析不确定性的经典理论是概率论,但经典概率论一直把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性质定义为随机性,这一理论将客观世界简单化,单纯的划分为是和否,因而,虽然该理论已经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不可避免的估计误差等不足。
集对是由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集对分析和联系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由赵克勤在1989年正式提出。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进行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即集对分析。这种分析一般通过建立所论2个集合(如一个确定集A和一个不确定集B)的联系数对问题的全部对象进行描述,有时也可以不借助联系数进行分析。集对分析提倡同一个问题用2种或多种不同的方法、2个或多个不同的角度,2次或多次反复去研究,再把研究结果集成,得出最后的结论,以此来保证集对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赵森烽、赵克勤,概率联系数化的原理及其在概率推理中的应用,智能系统学报,2012年第3期)。
集对分析不仅仅是适用于只有2个集合存在的场合,也适用于有多个集合存在的场合,这时需要先就每2个集合写出联系数,再对得到的若干个联系数作适当的运算和分析,以解决给定的问题。由此可见,集对分析是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中有关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系统数学方法。自1989年全国系统科学与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此概念至今,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集对分析仍处在发展之中。该理论目前大多数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尤其是,该理论在数学教学以及应用推广过程中,由于其与经典概率论差异较大,特别是该理论对于随机性来源的分析,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对于初学者而言更不容易懂,需要有相应的演示仪器作直观解释。
有基于此,做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集对分析随机性技术中存在的理解难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懂、将集对分析理论融汇在装置当中、较为直观的集对分析演示装置。
一种集对分析随机性来源的演示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位于输入装置下方,所述的输入装置包括转盘和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转盘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内径可调的小孔,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的小孔均匀分布在转盘底部,且小孔圆心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的输入装置与检测装置之间设置有漏斗,漏斗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开口、带空腔的壳体和下开口,其中空腔近似Y形,上开口是壳体空腔的入口,下开口是壳体空腔的出口,上开口与小孔对准,且上开口的径向宽度不小于小孔孔径。
所述的漏斗为罩壳式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中部的椭圆斜口连接,且上壳体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中,上开口为圆环形,上壳体的下部为斜锥形,下壳体的下部为锥形,整个壳体为流线型结构。
所述的检测装置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漏斗下开口两边,检测装置为连接有显示器的光电传感器。
所述的漏斗下方设置有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位于检测装置下方。
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滑槽和设置于滑槽内的提升机,滑槽开口位于漏斗的下开口的正下方,用于接收漏斗下开口出来的小球。
所述的提升机为刮板式提升机,包括提升电机和若干个隔板分开的格槽,在提升电机的驱动下,隔板将滑槽内的小球刮入格槽内,当到达提升机顶端的转轴时,格槽从向上运动转为向下运动,小球就掉落到转盘中,从而实现了小球的回收、提升,并转移到转盘内。
所述的下开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的抽板,抽出抽板时,下开口打开,则漏斗的空腔内的小球落下,合上抽板,则下开口关闭,漏斗的空腔内的小球停留在空腔内,不能从下开口处出来。
所述的小孔由对称设置、可转动的两扇圆弧板构成,通过圆弧板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小孔孔径的控制:当两扇圆弧板完全开启时,圆弧板遮住盘底的面积最小,此时可得到直径最大的小孔,当两扇弧形板关小时,圆弧板遮住盘底的面积较小,小孔实际孔径较小,因而只能允许较小的球通过。
在本发明集对分析演示装置中,也可在带孔转盘的盘底加盖同样设置有孔径、但孔径与之不同的盘底,进行孔径的调整;或者通过在小孔中放置比该小孔的孔径较小的漏斗,从而适应不同直径小球的集对分析演示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对分析随机性来源的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市联系数学研究所,未经诸暨市联系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