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顶梁吊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744.0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南红艳;黄帅;刘志强;胡佰林;郑喜平;崔秀芳;安巨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25 | 分类号: | C21D1/25;C21D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顶梁 吊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顶梁吊挂装置,属于矿用金属顶梁淬火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高效生产力远远超过预想的程度,其中,煤矿机械设备在采矿生产中的应用迅速增加。矿用金属顶梁是一种常用的煤矿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煤矿采煤工作中,位于单体液压支柱之上顶板之下,传递顶板压力。同时,它可与各种类型单体、金属支柱配合组成金属支架,供煤矿在水平、较平缓倾斜回采工作面或其它较大控顶区使用。金属顶梁具有600mm、1000mm、1600mm、2000mm、2600mm、3000mm、3400mm、4000mm、4500mm等多种规格,由断面类似Л形状的Л形钢焊接而成。顶梁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承受很大的顶层压力,其综合机械性能要求较高,需要调质热处理工艺,为了防止变形,调质热处理一般在井式电阻炉内竖直加热,这就需要实用性强的、生产效率高的、互换性好的吊挂机构。
在顶梁调质热处理工艺中,传统的金属顶梁吊挂装置一次只能吊挂少数几个顶梁,而且互换性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为了达到生产量要求,往往需要多次操作。在整个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反复操作过程中,顶梁吊挂容易不垂直,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受力不均匀,更容易造成顶梁弯曲变形。往往很难保证淬火时的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使用方便、装卸容易、互换性能高、淬火变形小、实用性强的、性价比高的顶梁吊挂机构,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顶梁的综合机械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传统的金属顶梁吊挂装置装卸繁琐、互换性能低、实用性差、生产效率低、性价比低等缺点,为矿用金属顶梁吊挂装置的推广开辟一条新途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金属顶梁吊挂装置,包括:盘体,卡头、吊装孔和销轴四部分组成。盘体设计成圆形,不仅节省材料,而且与电阻炉形状相吻合,便于施工;吊装孔主要用来吊装,是安装在盘体上下两面十字形的带孔加强筋,既可以吊装,也可以增加盘体的刚度;盘面有多个椭圆孔用于和卡头装配;卡头的一端在盘体内装配,通过销轴固定,另一端是带有孔的双耳,用来固定顶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方便、装卸容易、互换性能高,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减小淬火变形,保证了淬火时的产品质量。(3)材料易得,加工容易,经济性价比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顶梁吊挂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顶梁吊挂装置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顶梁吊挂装置包括:盘体1、卡头2、销轴23和吊装孔4,盘体1上共有16个大小一样的孔,最多一次可以吊挂16根顶梁5,由于各个孔大小一样,因此互换性好。卡头2的一端21通过销轴23固定在盘体内,另一端22是带有孔的双耳,用来固定顶梁。一吊装孔4设置在所述盘体1的中央,用于与吊挂设备相连。所述盘体上下表面上都设有所述吊装孔4,如图1所示,既可以用于吊装,也可以增加盘体的刚度。”
在使用过程中,顶梁5和卡头2通过如下方式链接,顶梁的上端有孔,用销轴24穿过卡头2双耳及顶梁上的孔,从而完成卡头对顶梁的吊挂。
顶梁需要放进炉中加热时,用天车吊挂盘体1的吊装孔4,吊起顶梁5,由于盘体1的最大外圆直径比井式炉口的内直径略大,而比井式炉口的外直径略小。当把顶梁放进井式炉中时,盘体1直接放在井式炉口的钢板上(盘体上面还有炉盖)。顶梁在加热时竖直向下,处于悬空状态。淬火时,用天车吊起盘体1,放入水槽中进行冷却。由于在整个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顶梁竖直吊挂,即使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受力仍然均匀,从而减小了弯曲变形。另外,盘体的上下均有吊装孔,因此可以两面吊装。同时盘体是由低碳钢板气割而成,卡头采用边角料气割然后焊接而成,材料易得,加工容易,经济性价比高,实用性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了淬火时的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