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1347.7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冬益;何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冬益 |
主分类号: | F02M31/18 | 分类号: | F02M31/18;F02M31/125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右 螺旋管 气化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气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在内燃机上使用的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机都是由喷油嘴将燃料喷入汽缸内燃烧作功, 喷油嘴喷出的燃料雾化后进入汽缸内燃烧做功。如果雾化后的燃料经过气化再进入汽缸内燃烧做功,则燃烧作功的效果会更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在内燃机上的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由连接套,外壳,隔热套,左右旋螺旋气化管、加热管组成。
所述的连接套为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连接套的开口部分外壁设有一圈凸缘,底面呈碟面形往下凹陷,在连接套筒体的底部设有复数个气化管安装孔,复数个气化管安装孔均匀布置在连接套筒体的底部。
所述的外壳为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形。
所述的隔热套为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在隔热套筒体的底部设有复数个气化管安装孔,复数个气化管安装孔均匀布置在隔热套筒体的底部。
所述的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由复数根金属气化管并排反复绕制而成,绕制时先从头端绕至尾端,再以同样的排列方式改变方向绕至头端,然后再次改变方向以同样的排列方式绕至尾端,如此反复绕制,形成多层的左右螺旋排列,左右旋螺旋气化管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就为出油口。
加热管安装在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的内壁,加热管的外壁与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的内壁接触。左右旋螺旋气化管安装在隔热套上的安装孔内,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的外壁与隔热套上的安装孔内壁接触,左右旋螺旋气化管上一端的气化管出油口端部分别插入隔热套筒体底部的气化管安装孔内,并露出在隔热套筒体底部的外端。隔热套安装在外壳内,隔热套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接触。连接套底部的外端面与外壳的开口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左右旋螺旋气化管上另一端的气化管进油口端部分别插入连接套底部的气化管安装孔内。加热管上的电源线穿过外壳露在外壳外。
连接套和隔热套上的气化管安装孔分别与组成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的金属气化管数量相等,即有几根金属气化管,在连接套和隔热套上就分别设有几个气化管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安装在内燃机的喷油嘴上,从喷油嘴喷出的燃油由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连接套底面的进油口进入螺旋加热器,经加热气化后由进入气缸燃烧做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可利用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上的加热管产生的热能使通过左右旋螺旋气化管的燃油产生气化,再进入汽缸内燃烧。提高了内燃机燃烧过程的滞燃期、急燃期和后燃期的燃烧质量,缩短了三个阶段的燃烧时间,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性,降低了燃油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3为螺旋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左视图;
附图5为连接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的B-B剖视图;
附图7为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中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左右螺旋管气化节油器,由连接套1,外壳2,隔热套3,左右旋螺旋气化管4、加热管5组成。
所述的连接套1为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连接套1的开口部分外壁设有一圈凸缘,底面呈碟面形往下凹陷,在连接套1筒体的底部设有三个气化管安装孔1-1,三个气化管安装孔1-1均匀布置在连接套1筒体的底部。
所述的外壳2为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形。
所述的隔热套3为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在隔热套3筒体的底部设有三个气化管安装孔3-1,三个气化管安装孔3-1均匀布置在隔热套3筒体的底部。
所述的左右旋螺旋气化管4由三根金属管并排绕制三层而成,绕制时先从头端绕至尾端,再以同样的排列方式改变方向绕至头端,然后再次改变方向以同样的排列方式绕至尾端,形成三层左右螺旋,左右旋螺旋气化管4一端为进油口,另一端就为出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冬益,未经何冬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1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