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0863.8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会;张奇;朱英博;张帅仟;刘衡;张旭;张文权;牟强;朱峻峰;宋玉珍;张玉增;方文;张雷;王健;乌丽娟;丁玉忠;佟秀峰;白宪丽;姚智博;陈亮;张兴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自封 式防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捞油井口设备领域,特别一种与井口密封器连接的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
背景技术
目前捞油所采用的捞油车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从井下往上主要包括:捞油配重、分瓣儿式捞油抽子、钢丝绳悬吊头、捞油钢丝绳、捞油井口防喷闸门、含井口密封器的捞油井口、捞油车,其中分瓣儿式捞油抽子也称捞油泵。因为捞油抽子对套管的抽吸作用经常容易发生井喷或井涌现象,目前的捞油设备因为过长无法提出井口,很难关上井口总闸门,极易造成严重的井喷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被迫剪断捞油井口钢丝绳,然后关上井口总闸门。虽然能够制止井喷现象,但是捞油设备却被扔到了井里,及易造成油井转大修或报废,以及大面积井场污染事故,如果井中喷出液体温度过高还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所以一旦发生井喷或井涌事故后果比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捞油井口容易发生井喷或井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该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由于设置有锥台形的上变扣第二段,当发生井涌或井喷事故苗头时,可以迅速将捞油抽子提升至井口并使井口密封,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防止井喷或井涌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包括筒形的上变扣、筒形的下变扣和能够与捞油钢丝绳固定连接的柱状活塞,上变扣内包括沿轴向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上变扣第一段、上变扣第二段和上变扣第三段,上变扣第二段的内壁为锥台形,所述锥台形的底端朝下且所述锥台形的顶端朝上,所述锥台形的轴线与上变扣的轴线重合,下变扣的上端套设在上变扣的下端内且下变扣的上端与上变扣第三段固定密封连接,下变扣的下端能够与捞油井口的上部固定密封连接,活塞的上端能够沿上变扣的轴线从下向上穿过下变扣插入上变扣内,所述活塞的上端与所述上变扣第二段的内壁相匹配。
所述锥台形包括沿轴向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第三锥面,第二锥面在穿过上变扣轴线的纵剖面上的投影为弧形,或三角形。
第三锥面的母线与上变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锥面的母线与上变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所述锥台形的顶端的直径小于上变扣第一段的内径,所述锥台形的底端的直径小于上变扣第三段的内径。
下变扣内包括沿轴向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下变扣第一段和下变扣第二段,下变扣第二段的内径小于下变扣第一段的内径。
下变扣第二段的内径比下变扣第一段的内径小6mm~12mm。
所述锥台形的底端的直径小于等于下变扣第一段的内径,下变扣的上端与上变扣第二段的下端抵接。
活塞的外径小于下变扣第二段的内径。
所述下变扣的上端与上变扣第三段通过螺纹连接,下变扣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
上变扣第二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转动上变扣的盲孔,盲孔的深度为10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当发生井涌或井喷事故苗头时,可以迅速将捞油抽子提升至井口并使井口密封,实现自封防喷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可使捞油井喷事故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杜绝井喷现象发生,避免员工再亲自处理井喷行为,使捞油工作的安全、环保风险大大地被削减了。3、为后续放喷泄压工作创造了更充足的时间,使捞油施工的井喷现象被制止的同时,使这种可怕的现象变为一种安全环保的放喷增产措施。4、施工完工后只需卸掉上变扣及捞油井口密封器及捞油钢丝绳,将捞油泵通过下变扣的台阶悬挂在井口之内,从而减少了作业强度,提高了效率。5、捞油工作将更安全、更环保,减少了吊装捞油配重及捞油井口装置,既杜绝了吊装的安全风险,又防止了造成原油落地的污染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捞油井口自封式防喷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上变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变扣,11.上变扣第一段,12.上变扣第二段,121.第一锥面,122.第二锥面,123.第三锥面,13.上变扣第三段,14.盲孔,2.下变扣,21.下变扣第一段,22.下变扣第二段,3.活塞,4.捞油井口的上部,5.捞油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0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固井水泥车用计量罐
- 下一篇:石油钻探用吊卡防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