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载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6314.3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邹朝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朝圣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太平区坪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载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依据定位模块定位或依据规划路线行进的无人载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厂内物料的搬运方式,大都通过人力推运或配合堆高机或其他搬运机具载运,以将物料搬移至仓库或工作现场。
然而,配合堆高机或其他搬运机具来搬运货物,相较于纯人力搬运,固然可减轻体力负担、降低人力成本,却仍须倚赖技术人员操控,才可完成搬移工作,所以,同样存在需要人力成本的问题;且,人工操控机具来搬运物料,若产生疏失,将容易造成物料错放;亦或操作不良,而导致撞伤其它工作人员等情事发生。
进而,通过轨道输送的方式应运而生,其可降低人为操控堆高机所衍生的许多缺失;然,此一作法,其轨道系统及其载具皆需花费许多成本,且,单一轨道系统系为一固定路线,对于具有许多物料搬移的目的地或多条搬移路线的工厂而言,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载具系统,以解决现有物料搬移系统所造成的人力成本浪费,以及通过设置轨道搬运所造成路线固定单调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目的,提出一种无人载具系统,其包含载具本体、定位模块、处理模块及驱动模块;定位模块对应载具本体所在位置及方向产生定位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定位信号,以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接收控制信号,且依据控制信号驱动载具本体行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无人载具系统还可包含远程服务器,其产生包含规划路径的指示信号,当处理模块接收指示信号时,处理模块可依据指示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载具本体依循所述规划路径行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处理模块可包含无线通信单元,以接收远程服务器的指示信号。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指示信号还可包含场景地图,场景地图对应载具本体的所在场景,处理模块可依据定位信号及场景地图取得载具本体于所在场景的位置及方向,再依据规划路径产生控制信号以使载具本体依循规划路径行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无人载具系统还可包含至少一传感模块,其设于载具本体上,且产生至少一传感信号传送至处理模块。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当至少一传感模块传感到障碍物时,处理模块可依据至少一传感信号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模块依据控制信号驱动载具本体转向或停止行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无人载具系统还可包含警示模块,当至少一传感模块传感到障碍物时,处理模块可依据至少一传感信号指示警示模块产生警示信号。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无人载具系统还可包含摄像模块,其可取得载具本体所在区域的场景影像,处理模块接收场景影像,且依据场景影像产生控制信号。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载具本体可包含机械作动模块,载具本体可通过机械作动模块对所在区域中的目标物进行预设作业。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机械作动模块可包含辨识单元,辨识单元具有预设目标物,当辨识单元辨识目标物时,辨识单元产生辨识信号,并将辨识信号及预设目标物进行比对。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当辨识信号符合预设目标物时,机械作动模块可对目标物进行预设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通过定位模块、远程服务器、传感模块、摄像模块或其组合,以使处理模块可据以产生控制信号,进而使驱动模块对应控制 信号驱动载具本体行进;从而,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可不受轨道限制,随时可因应场内搬运需求调整路线,且可于行进中进行传感,以防止载具本体撞击出现在行进路线中的障碍物(如厂内员工或临时堆放的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的第一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的第二方块图;
图3图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的第三方块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载具系统的第四方块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无人载具系统
11:载具本体
111:机械作动模块
1111:辨识单元
12:定位模块
13:处理模块
131:无线通信单元
14:驱动模块
15:远程服务器
16:传感模块
17:警示模块
18:摄像模块
2:目标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朝圣,未经邹朝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6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