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果树收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751.3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王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247 | 分类号: | A01D46/247;A01D46/2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2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果树收果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适合于收集圆形果实的果树收果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平原、山地、丘陵,在果实成熟时,一般是采用人工手工采摘的方式进行收集。但是如苹果、桔子、梨等较大的水果采用如上方法比较适合。但是如枣、核桃、李子等较小的水果使用如上方法就不适合。常规在打枣、打核桃时,都是摇动树干,或拿长杆敲打,以使其自然落下,然后再人工捡取。这样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不易收集完全。更有甚者,如在山地、丘陵地区采摘时,枣、核桃易滚落得到处都是,更是不便有收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缺陷,发明了一种适合于枣、核桃等果树的果实收果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收集完全的优点。
一种果树收果装置,包括收集布,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收集布上由边缘至中间开设有一条缝;收集布中央处设置有洞,在洞下连接有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上的缝采用粘带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上的缝采用拉链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上的缝采用扣接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四角设置有挂钩或挂环。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四角各连接一支杆。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的材料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材料简单易得且效果好,若使用尼龙,即蛇皮袋作为原材料,可以达到材料容易取得且收果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制作一张本实用新型仅需15元左右,且可以反复使用,平均使用寿命长达3年左右,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果农在果实成熟时进行收果作业,再无需到处四处奔走捡果,使用后果农表示非常省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果树收果装置,包括收集布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收集布1上由边缘至中间开设有一条缝2;收集布1中央处设置有洞3,在洞3下连接有收集袋6。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上的缝2采用粘带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上的缝2采用拉链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上的缝2采用扣接连接闭合。
本实用新型上的缝2也可以不采用任何的连接方式,使用时可以人工双手抓住收集布1的边缘,将收集布1呈网兜状形状即可。当然,缝2的连接采用粘带、拉链、扣接只是连接的几种可能情况,如有其他连接结构,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四角设置有挂钩或挂环4。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四角各连接一支杆5。
当然,收集布1在使用时需要呈网兜装形状,采用挂钩或挂环4,以及支杆5均是使收集布1呈网兜装形状的解决方式,若采用其他结构而使得收集布1呈网兜装形状的使用方式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收集布1的材料为尼龙。经申请人验证,采用制造蛇皮袋的尼龙材料制作收集布1效果非常好。若采用其他材料,如一般的布等制造收集布1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