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无损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924.X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2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邓积微;詹茵茵;王太宏;李秋红;李若骅;陈威;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无损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可识别电池气胀的锂电池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表面缺陷是外在缺陷,其表现为与正常的产品表面形式存在“差异”的地方。这种“差异”往往人眼可见,因此,产品表面缺陷的传统检测方法为人工检测法。人工检测受人的情绪、思维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多,使检测结果具有极大的不可靠性,这种非标准性的检测结果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且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成本高;检测结果与缺陷形态不利于记录和保存,不利于信息化管理。正因为人工检测存在上述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方法来进行表面缺陷检测。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视觉的软硬件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为产品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最佳方案。用“机器”来取代人眼,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克服人工在产品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不高的问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锂电池以其质量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寿命长,高低温性能好,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无记忆性,环境友好等优点,迅速成为手机、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PDA等电子产品的主要驱动电源。目前锂电池的生产已初具规模,越来越大的产量需求对电池生产线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由于封装不良、电池芯内部水含量超标、化成流程异常、首次化成的SEI膜不稳定等原因,电池芯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气体,电池包出现气胀现象,导致电池性能发生严重失效,这部分电池必须在出厂之前挑选出来重新处理。目前绝大多数锂电池生产厂家对气胀锂电池的分选采用人工手摸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锂电池的表面形态以及捏压电池判断内部是否存在气体。这种方法依赖于作业工人的感觉和经验判断,效率低且检测效果取决于人为因素。因而,急需一种智能高效的检测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人工检测锂电池气胀的效率低且受主观因素影响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锂电池无损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自动识别气胀电池,并将其挑选出列,具有非接触式、全自动、检测精度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无损检测系统,设有物料传送带、电机、弹片、红外定位装置、高清摄像头、LED照明板、MCU嵌入式板和电脑,高清摄像头通过MCU嵌入式板与电脑相连,红外定位装置设于LED照明板下方,物料传送带边缘处。
所述的物料传送带为黑色背景的履带,以减轻图像处理过程中背景噪声干扰对识别速度的影响。
所述LED照明板为十字型,由一列水平LED子灯和一列垂直LED子灯组成,由MCU嵌入式板控制其水平列和垂直列子灯的亮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获取锂电池单体在LED照明板照射下的亮度图像,经MCU嵌入式板上传至电脑进行几何特征提取,由基于RBF的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分类,当检测到气胀电池时,电脑发出警报信号控制弹片将气胀电池弹离物料传送带,达到分选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完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为生产过程中锂电池气胀检测提供一种智能有效的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生产线上作为气胀检测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锂电池气胀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锂电池气胀检测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胀检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1为物料传送带,2为电机,3为弹片,4为红外定位装置,5为电池单体,6为高清高清摄像头(进一步参照图2),7为LED照明板(进一步参照图2),8为MCU嵌入式板,9为电脑。
1.设置电机。电机的电源线与MCU嵌入式系统8的驱动模块相连,由电脑下发控制命令,设置电机的转速,控制MCU驱动电机。
2.传送电池。电池5正放于传送带上,传送带1启动。红外定位装置4与MCU驱动模块相连,检测电池是否运送至高清摄像头6的正下方(即检测区域)。若到达检测区域,则MCU控制传送带电机2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转速测量装置
- 下一篇:电子万能试验机拉伸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