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358.2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晓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搬运车 驱动 部配线 支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搬运车领域,尤其涉及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搬运车(AGV)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无人运输车。
目前市场上小型无人搬运车(AGV)双轮驱动自动搬运车的驱动电机部分,其动力配线支架由左右双驱动电机组成,两电机中间由连接体连接中心主轴拖动无人搬运车(AGV)车体。电动机A的走线由动力引线与信号采集线组成A组,固定在顶部的线路板支架上,电动机B的走线由电动机B的动力引线组成B组,由侧面引致上方的无人搬运车(AGV)车体固定夹,与A组汇合引出致无人搬运车(AGV)车体控制中心。由于该两组线路在工作中是随着驱动总成随时在左右转动,其配线也跟随一起运动,且配线与无人搬运车(AGV)车体板位置空间有限,无人搬运车(AGV)在长期工作过程中,电动机B组部分线路经常容易摇晃与旁边的无人搬运车(AGV)车体侧板磨擦漏电短路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预防线路因磨损短路的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外侧的信号采集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机的支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机上方,所述信号采集器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支架板,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所述信号采集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之间,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线卡,所述第一、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源进线及所述信号采集器的信号检测线通过所述线卡固定在所述支架板上,所述支架板上还设置有集成线卡,述第一、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源进线及所述信号采集器的信号检测线集合固定于所述集成线卡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上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板向所述固定板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架板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都是条形部件,利用了第一、第二驱动机中间的空隙,既不会影响驱动机的设置,又能够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固定板与支架板的良好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机为伺服电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支架板与固定板的结构,在支架板上设置有线卡,将驱动电机的电源进线及信号采集器的信号检测线固定在支架板上,使得电源进线及信号检测线在无人搬运车运作的时候不会因为摩擦受损而导致短路;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示意图;
图2为改进前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示意图。
其中:1、第一驱动电机;2、第二驱动电机; 3、信号采集器;4、支架板;5、固定板;6、线卡;7、集成线卡;8、改进前支架板;9、改进前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无人搬运车驱动部配线支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第二驱动电机2,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1外侧的信号采集器3,连接第一、第二驱动机2的支架板4,支架板4设置在第一、第二驱动机2上方,信号采集器3通过固定板5连接支架板4,固定板5竖直设置在信号采集器3与第一驱动电机1之间,支架板4上设置有线卡6,第一、第二驱动电机2的电源进线及信号采集器的信号检测线通过线卡固定在支架板4上,支架板4上还设置有集成线卡7,述第一、第二驱动电机2的电源进线及信号采集器的信号检测线集合固定于集成线卡7内。
固定板5上侧设置有垂直于固定板5的第一连接部,支架板4向固定板5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固定板5与支架板4通过第一、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都是条形部件,利用了第一、第二驱动机2中间的空隙,既不会影响驱动机的设置,又能够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固定板5与支架板4的良好连接。
第一、第二驱动机2都为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晓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华晓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条形码印刷设备
- 下一篇:导电薄膜卷材自动印刷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