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电液锤锻造长工件的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3462.X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蒋锦龙;顾东平;潘瑞红;葛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10 | 分类号: | B21J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电液锤 锻造 工件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液锤锻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在电液锤锻造加工长工件时,辅助长工件调头的专用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指的长工件,是指长度超过电液锤锤体支架宽度的工件。
背景技术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电液锤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锻造设备,在锻造加工生产线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锻造加工生产线进行开坯和锻造钢锭棒材类锻件时,如果工件的长度超过加工墩台,必须在锻造主机外进行调头作业。以1吨电液锤为例,它所加工工件的规格范围为:长1~4米,宽0.08~0.14米,厚0.05~0.10米,重60~130公斤。电液锤锤体支架宽1.8米,在加工长度小于1.8米的工件时,操作工人可以在墩台上对锻件调头,进行另外一端的加工锻造;而当锻件的长度超过1.8米的宽度时,必须在电液锤锤体支架外进行调头作业。为了安全与降低劳动强度,长度超出1.8米的工件,都在锻造主机外与行车配合进行调头作业。现有的长锻件锻造作业步骤为:
送料机将坯料从加热炉内取出,操作机夹持坯料,在锻造主机内进行锻造,接着由操作机夹持已锻好一头的钢锭移出锻造主机外,放入行车垂下的铁链环中,由一个操作工使用专用铁钳夹持钢锭已加工的一端,然后操作机松开机爪,由另一操作工使用专用铁钳夹持钢锭未加工的一端,以铁链为支点,带动钢锭旋转180°,然后由操作机夹持,紧接着将铁钳与铁链松开,钢锭送入锻造主机继续锻造。锻造结束后,操作机再次把钢锭放入行车垂下的铁链环中,由一操作工使用专用铁钳,夹持钢锭的一端,操作机松开机抓,操作工与行车配合,将钢锭送入炉子进行热处理。
为保证钢锭的工艺性能要求,锻造时钢锭锻件的温度要严格控制,如果温度过低就会造成锻件开裂报废,这就要求行车随时等候,以便及时进行钢锭的调头及进炉操作,这种操作方法不仅占用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也不安全。尤其是对于热钢锭在调头及进炉过程中,要求操作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钢锭重心不稳及设备与人的意识配合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伤人事故。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电液锤锻造长工件的专用装置,使用该装置,在辅助锻造加工工件时,只需一名操作工就可以实现对长锻件的转向调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电液锤锻造长工件的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支承底座、安装在支承底座上的回转装置以及安装在回转装置上的锻件支承座,
所述支承底座包括四脚台架,所述四脚台架上为底座平台,所述底座平台中心具有一圆孔;所述底座平台的上、下端面以圆孔为中心设有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
所述回转装置由转轴、分别安装在上下轴承座内的上平面轴承和下平面轴承组成,圆孔的直径与上平面轴承及下平面轴承的内径相等,转轴由上到下穿过上平面轴承、圆孔和下平面轴承,从穿出下平面轴承的一端安装有垫圈和螺母,
所述锻件支承座固设在转轴的上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锻件支承座由槽钢制成,所述锻件支承座的下方固设有加强筋。该结构可以增加锻件支承座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锻件支承座是长度为0.6米、宽度为20CM的20#槽钢。
上述辅助电液锤锻造长工件的专用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送料机将坯料从加热炉内取出,操作机夹持坯料,在电液锤机组内进行锻造;
第二步:操作机将锻造好一头的锻件移出电液锤机组外,放置在锻件支承座上,由一名操作工使用专用铁钳夹持锻件,带动回转装置旋转180°,实现锻件的转向;
第三步:操作机再次夹持转向后的锻件未加工的一端,进入电液锤机组内继续锻造;
第四步:操作机将锻好的锻件移出电液锤机组外,放置在辅助专用装置锻件支承座上;
第五步:操作机夹持送料机送出的下一个坯料进行锻造,送料机将辅助专用装置锻件支承座上已锻好的锻件送入加热炉,进行热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液锤锻造长工件的专用装置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即可进行调头作业,操作简便,将原有的调头作业从2-3分钟缩短为20秒,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电能消耗。
2、避免了行车吊运时,因重心不稳或设备与人的意识配合不协调时发生伤人事故,安全性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3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