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利用干电池充电的手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060.2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亚;王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亚;王庆华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干电池 充电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屏幕也是越来越大,手机的耗电也是越来越严重,手机中仅有的电池电量不能满足手机长时间使用的需求,然而当用户外出手机缺电时寻找充电电源极不方便。
目前常用的手机应急充电设备有:手机背夹电池、移动电源
其缺点是:
1、手机背夹电池:需要长时间在手机背部安装一块聚合物锂电池,一方面增加了手机的厚度及重,另一方面背夹电池一旦没电就起不到应急充电的作用。
2、移动电源:一方面,手机通常是用户必带设备,而移动电源未必随身携带,另一方面同背夹电池一样一旦没电就起不到应急充电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
1、人们外出时手机应急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2、多余的充电设备需要随身配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比较方便找得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将变压电路置于手机壳主体内部作为手机随时配带的应急充电设备。利用手机壳主体的卡位及磁铁吸附来固定干电池,保证干电池装卸方便、防止跌落,并减少手机壳主体的厚度,携带方便,保证手机壳主体的形态完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与手机形状相适应的手机壳主体,手机壳主体上设有电池仓,电池仓内用以放置干电池,电池仓两侧设有连接干电池的金属触点,电池仓上设有上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手机壳主体内部设有变压电路,当放置1-3节干电池时通过变压电路升压并对手机进行充电,当放置3节以上数量的干电池时通过变压电路降压并对手机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手机壳主体内的变压电路上设有与手机相适应的插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支术特征:变压电路至电池仓有连接电源线对干电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池仓安装干电池的槽位长度等于一节干 电池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体积空间前提下,使手机壳不仅具备防护功能,而且具备应急充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构造示意图
图2手机壳的正侧面示意图
图3手机壳与手机未组装示意图
图4手机壳与手机组装后示意图
图5手机壳未装干电池背面示意图
图6手机壳已装干电池背面示意图
图7手机壳内部示意图
1:手机壳主体 2:电池仓 3:卡位 4:电池仓上盖
5:金属触点 6:干电池 7:工作指示灯 8:外接口
9:手机 10:与手机对应的插头 11:磁铁 12:变压电路
13: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7所示,本案手机壳主要由手机壳主体1、电池仓2、变压电路12构成。
如图3、图4所示,与手机9形状相适应的手机壳主体1。将手机9装在手机壳主体1内,同时手机壳主体1作为手机9的保护壳。
如图1、图5所示,手机壳主体1背部设有电池仓2,在未装干电池6状态,电池仓上盖4与手机壳主体1组合。
如图2、图6所示,在装干电池6状态,利用磁铁11将干电池6吸住,并用手机壳主体1上的卡位3再次将干电池6固定。
如图1、图7、图4所示,将干电池6固定之后,金属触点5接触干电池6正负极,通过电源线13将电流输送到变压电路12,变压电路12的变压后通过与手机对应的插头10对手机9进行充电,这时工作指示灯7变亮。
为方面手机9采用外部设备充电、数据传输另具备外接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亚;王庆华,未经李新亚;王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话
- 下一篇:手机声波传输的接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