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551.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智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实验 电解池 教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教学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解反应实验的化学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电解池教学实验通常只能观察电解池内液体的反应,效果并不明显,并且使用的药品都非常的浪费,往往需要在电解池内装入很多溶液,所以如何让学生简易直观地观察到实验,并使用最少的药品产生最大的效果,急需一种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其特征是:在木质托盘顶部安装有电池盒,电池盒两端分别连接出有触点,木质托盘底部镶嵌有铜片,铜片的左侧镶嵌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套环,滴管穿入套环固定在支架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安装有电夹并通过卡环固定在木质托盘上,第一导线底部安装有石墨棒,第二导线底部焊接在铜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碘遇淀粉变蓝,酚酞遇碱性变红的化学原理,电解滴入在滤纸上的KI溶液,使得KI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分别在电流的作用下向阳极,阴极移动,并接受或失去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石墨棒在滤纸上的滑动,达到变色的效果,避免了在电解池内放入大量的化学溶液,实验后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了药品的浪费,把复杂的观察过程直观化,并且此电解池装置也方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来回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盒,2、触点,3、电夹,4、卡环,5、第二导线,6、铜片,7、支架,8、套环,9、滴管,10、石墨棒,11、第一导线,12、木质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化学实验电解池教学装置,其特征是:在木质托盘12顶部安装有电池盒1,电池盒1两端分别连接出有触点2,木质托盘13底部镶嵌有铜片6,铜片6的左侧镶嵌有支架7,支架7上安装有套环8,滴管9穿入套环8固定在支架7上,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5分别安装有电夹3并通过卡环4固定在木质托盘12上,第一导线11底部安装有石墨棒10,第二导线5底部焊接在铜片6上。将三层重叠的滤纸放置于铜板上,通过滴管滴加KI溶液使滤纸完全湿润,最后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和几滴酚酞,将石墨棒通过第一导线顶部的电夹与电源正极相连接,铜板通过第二导线顶部的电夹与电源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后,当石墨棒作阳极时,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I--2e-=I2,产生的12使得淀粉溶液变成了蓝色,即可在滤纸上画出蓝色的图案,通过调换导线连接的电源两极,当石墨棒作阴极时,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使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溶液中c(OH-)>c(H+),在碱性溶液中,酚酞溶液显红色,于是可以在滤纸上画出红色的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智,未经田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和触控式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贵金属回收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