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484.3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齐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H01M2/3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三赢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00 ah 水循环 电容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电池,特别涉及一种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是近几年才批量生产的一种无源器件,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器之间,具有电容器的大电流快速重放电特性,同时也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并且重复使用寿命长,放电时利用移动导体间的电子释放电流,从而为设备提供电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能源的关注性也提高了,电容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目前存在的电容电池充放电时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压过高,且长时间使用时温度会过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电流分布均匀、降低电池温度、可控制电池内压的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部安装电池单级极柱,电池单级极柱设置在电池壳体两侧,电池单级极柱为中空结构,电池单级极柱的中空结构形成管道,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电池壳体顶部。
电池单极极柱上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管道,构成了电池内部水循环系统,通过水的流动,带走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有效地降低了电池的温度,控制了电池内压。
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电池壳体顶部的电池单级极柱的两端。使水充分在电池单极极柱形成的管道里流动,降低电池的温度。
所述的电池壳体顶部设置安全阀和温度探测口。可以有效控制压力和检测电容电池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的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的电池单极极柱中空,形成管道,构成电池内部水循环系统,通过水的流动,带走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有效地降低了电池的温度,控制了电池内压,同时增大了极柱与极板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电流分布均匀、降低电池温度、可有效的控制电池内压,防止电池内压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单级极柱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池壳体;2、电池单级极柱;3、管道;4、进水口;5、出水口;6、安全阀;7、温度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10000Ah内水循环电容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电池壳体1内部安装电池单级极柱2,电池单级极柱2设置在电池壳体1两侧,电池单级极柱2为中空结构,电池单级极柱2的中空结构形成管道3,管道3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设置在电池壳体1顶部,其中,进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别设置在电池壳体1顶部的电池单级极柱2的两端。通过管道3内的水流动,带走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有效地降低了电池的温度,控制了电池内压,同时增大了极柱与极板间的接触面积,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电池壳体1顶部设置安全阀6和温度探测器口7,有效控制压力和检测电容电池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齐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齐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