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技术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5325.3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2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飞;谢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技术 远程 电梯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程电梯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电梯已被大量使用于高层楼宇或者商业场所等,电梯的使用和管理,已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及时把握电梯的运行状态,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维护,需要对电梯进行持续而稳定的远程监控。
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605107U公开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至少一个客户端、至少一个中转站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器,每个数据采集器与电梯控制器数据连接,中转站、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网络互相建立数据连接,中转站按预定时间询问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发生变化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中转站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存储接收到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将该运行状态信息发送到对应的客户端进行显示;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控制信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控制指令,并通过相应的中转站及数据采集器发送到所述电梯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设置至少一个中转站,实施成本比较高,此外,中转站按预定时间询问数据采集器,不能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施成本低,能够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成本低,能够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模块和系统服务器,还包括阅读模块,所述监控模块由传感器组和电子标签组成,所述传感器组与电子标签数据连接,所述阅读模块包括RFID阅读器和信息传输模块,所述电子标签无线连接到RFID阅读器,所述RFID阅读器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发送到系统服务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子标签为有源RFID标签。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声音信息,并加以判断,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将异常的特征信息通过射频标签发送到系统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RFID技术,通过设置电子标签和阅读器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实时成本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远程电梯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模块和系统服务器,还包括阅读模块,所述监控模块由传感器组和电子标签组成,所述传感器组与电子标签数据连接,所述阅读模块包括RFID阅读器和信息传输模块,所述电子标签无线连接到RFID阅读器,所述RFID阅读器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发送到系统服务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子标签为有源RFID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通过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声音信息,并加以判断,如果振动频率及声音音频信息都在阈值范围内,则说明电梯运行状况正常,反之,则表示电梯运行状况可能出现问题,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将这些信息写入到电子标签的内存中,电子标签接收到信息后即将自身唯一的ID号及内存中的数据发往阅读器;所述阅读器布设在电梯运行的建筑内,内置3G通信接口,可以向上接入移动通信网络,阅读器接收到监控模块发来的数据后,将数据通过网络发往服务器;服务器中存储有运行电梯的基本资料,如运行电梯的安装位置,生产厂商及型号,负责人员,联系方式,有效的运行时间,上次维护时间,维护记录,安装的监控模块的ID号,过去出现过的特征异常信息及出现时间等。服务器收到阅读器传来的数据后,即将数据进行存储,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异常电梯的位置、厂商与型号,负责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5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架改进结构
- 下一篇:粉末烧结零件整形机阴模浮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