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773.1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帆;冯浩;谢红胜;闵绍荣;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C11/46 | 分类号: | B63C11/4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416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推进是辅助蛙人进行水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有效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蛙人体力消耗,从而延长水下运动时间,拓展行动范围。
目前水下推进装置主要采用直筒型。其在直筒前部设计有两个控制鳍,用于人员操控和维持平衡,在尾部设计有螺旋桨,用于驱动装置前进。这类水下推进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灵活性较差,直筒型水下推进装置体积较大,回转半径过长,转向操控困难;对操控人员双手限制过大,操控人员在水下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牢握控制鳍,在松懈时,有可能会推进装置失散;功能较单一,仅仅具备基本水下推进功能,在人员水下遇险时,无法帮助人员脱险和求救;成本高昂,由于直筒型推进装置体型巨大,由于材料、元件因素,其制作费用不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巧灵活、使用轻便、具备水下推进、照明、救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驱动装置,所述水下驱动装置包括推进装置和可固定于手臂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基座、手臂连接部件和控制手柄,所述手臂连接部件和所述控制手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侧,且所述控制手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所述手臂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部,所述推进装置连接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
所述控制手柄上的手握位置包括有压敏传感器。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还包括有压缩气罐、电磁阀门和应急气囊,所述压缩气罐位于所述基座内部,所述电磁阀门设置在所述压缩气罐的出口位置,所述应急气囊与所述电磁阀门连接。
所述手臂连接部件包括有衬手和固定带。
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有外壳、支架、电动机、螺旋桨和保护罩,所述支架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螺旋桨由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保护罩位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端口。
所述基座上包括有前视照明灯和应急求救灯,其中所述前视照明灯位于所述基座前端,所述应急求救灯位于所述基座上表面。
所述控制手柄上包括应急开关和照明开关,所述应急开关和照明开关分别位于所述压敏传感器两边的位置上。
所述应急开关外侧包括有键帽。
该水下驱动装置通过控制向控制手柄施加的压力来控制驱动功率的大小,通过旋转手臂来控制运动方向,并且设置应急气囊可以实现应急逃生,设置照明系统可以实现水下照明和应急求救。因此该水下驱动装置小巧灵活、使用轻便、具备水下推进、照明、救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总体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总体后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图3和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水下驱动装置包括有固定装置100、推进装置200和外接电池300,固定装置100可固定于手臂上。固定装置100包括有基座102、手臂连接部件和控制手柄101,所述手臂连接部件和所述控制手柄101设置在基座102的一侧,且控制手柄101设置在基座102的前端,手臂连接部件设置在基座102的后部,推进装置200连接在基座102的另一侧。手臂连接部件包括有衬手108和固定带109。衬手108用于将潜水人员前臂与基座102贴合在一起。固定带109用于将潜水人员前臂与基座102捆绑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浮装置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初学游泳用的安全游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