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4759.3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玉;唐文蛟;郭熙;郑红俊;吴巧美;邓文祥;刘大海;董建勋;丁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颗粒 高温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煤炭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我国煤炭水分含量普遍较高,现阶段我国用煤主要是先干燥再燃烧,干燥过程使煤水分含量达到15%以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低阶煤的发热量,又能较大幅度的降低煤的运输成本。而目前国内煤干燥主要有两种方式:低温干燥和高温干燥,并且都有很好的可研究性。目前只出现较为少数的低温干燥装置,高温干燥却很难实施。低温干燥不需隔绝空气,但传热慢,水分蒸发慢,干燥时间长,所以干燥相同质量的煤所需的干燥介质多,即烟煤比高,因此干燥效率低,干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介于低温干燥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煤颗粒进行高温干燥的装置,在保护气体的存在下,对煤颗粒进行快速干燥,干燥过程中,由于温度高,传热快,水分蒸发快,所以干燥时间短,干燥相同质量的煤所需要的干燥介质少,即降低了烟煤比,因此提升了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采用了以下结构:
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用于对处理过的煤颗粒进行高温干燥,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载并运送煤颗粒的送料部;
将煤颗粒进行高温干燥的干燥部;
对干燥部和送料部分别输送第一氮气和第二氮气的送气部;
对干燥部和第一氮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排出第一氮气和第二氮气的排气部;
对干燥后的高温煤颗粒进行降温的冷却部;以及
控制送料部,加热部,换气部,冷却部的控制部;
其中,送料部包括送料管,卫生级快装接口,加料槽;
干燥部包括反应炉管;
加热部包括预热炉,加热炉;
送气部包括第一氮气进口,第二氮气进口,
排气部包括排气孔;
冷却部包括水冷套,冷水进口,冷水出口;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送料部中,煤颗粒通过卫生级快装接口加入到加料槽中,加料槽用于盛装煤颗粒,口径80mm左右,有封闭的盖子,送料管用于将煤颗粒运送到所燥部和冷却部中。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干燥部中,反应炉管长度有效加热长度大于150mm,通过调节送料管插入反应炉管的深度,可以调节煤颗粒的干燥温度。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在送气部中,第一氮气从第一氮气进口进入到送料管中,第二氮气从第二氮气进口进入,第一氮气经过所述预热炉后,进入干燥部的反应炉管中。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热部中,加热炉对干燥部的加热温度为800-1000℃,长度1000mm。升温速率尽量要快,预热炉用于对从第一氮气进口进入的第一氮气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与加热炉的加热温度一致。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在排气部中,加热后的第一氮气和第二氮气都从排气孔排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冷却部中,水冷套的水冷部分长度为500mm,不超过1000mm,冷水从冷水进口进入,从冷水出口流出。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由于采用了高温干燥,煤颗粒中的水分蒸发快,减少了干燥时间短,干燥相同质量的煤所需要的干燥介质少,即降低了烟煤比,因此提升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送料管1、卫生级快装接口2、第二进气孔3、冷水进口4、水冷套5、控制面板6、流量计面板7、第一氮气进口8、预热炉9 、反应炉管10、加热炉11、 加料槽12、排气孔13、冷水出口14。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用构造图做详细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卧式煤颗粒高温干燥装置具有装载并运送煤颗粒的送料部;将煤颗粒进行高温干燥的干燥部;对干燥部和第一氮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对干燥部和送料部分别输送第一氮气和第二氮气的送气部;排出第一氮气和第二氮气的排气部;对干燥后的高温煤颗粒进行降温的冷却部;以及控制送料部,加热部,换气部,冷却部的控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47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