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分段计量式无菌薄膜引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083.6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强;洪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分段 计量 无菌 薄膜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袋,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分段计量式无菌薄膜引流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病人做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手术局部深处有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进液管末端接一个透明塑料袋,即引流袋,专门用来盛引流出来的液体。因为针对人群的特殊性,对于引流袋来说,无论是其安全性还是使用时的方便性均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引流袋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引流量固定单一,计量也不够精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分段计量式无菌薄膜引流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分段计量式无菌薄膜引流袋,包括封闭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与袋体连通的排放阀和进液管;所述袋体分隔成腔I和腔II,所述腔I和腔II仅顶端连通,所述腔I的对应袋体上设有刻度I,所述刻度I为每30mL一格,从下到上为0~300mL;所述腔II的对应袋体上设有刻度II,所述刻度II为每50mL一格,从下到上为300~500mL;所述进液管和排放阀分别与腔I和腔II连通。
所述袋体为聚氯乙烯袋。
所述袋体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悬挂绳。
所述排放阀包括排出口导管和阀,所述排出口导管与腔II连通,所述阀包括圆锥柱形塞,所述圆锥柱形塞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与移动阀套固接,所述移动阀套套在排出口导管的外壁上。
所述进液管长80cm,末端为一锥形接头,所述锥形接头上套有保护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取下进液管上的保护帽,将锥形接头插入需要连接的引流管,液体通过引流管进入进液管,然后流入腔I,腔I的容量为300mL,而目前临床一般引流量多集中在200~300mL,集中在腔I,计量准确;倘若超过300mL,液体溢入腔II,腔II的计量范围是300~800mL,即可兼顾大引流量的情况。腔II的底部设有排放阀,移动阀套沿排出口导管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使圆锥柱形塞随之移动,从而封闭或打开排出口导管,即封闭或打开腔II,打开腔II时,可以排出腔II内的引流液。倾斜袋体,腔I内的液体可以通过腔I和腔II的连通处倒入腔II,而后通过排放阀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预防了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考虑到目前临床一般引流量多集中在200~300mL,将引流袋分隔后可更准确记录引流量,同时兼顾其他引流量的情况,而未明显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液管,2.排放阀,3.悬挂绳,4.腔I,5.腔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封闭的袋体,袋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与袋体连通的排放阀2和进液管1;袋体分隔成腔I4和腔II5,腔I4和腔II5仅顶端连通,腔I4的对应袋体上设有刻度I,刻度I为每30mL一格,从下到上为0~300mL;腔II5的对应袋体上设有刻度II,刻度II为每50mL一格,从下到上为300~500mL;进液管1和排放阀2分别与腔I4和腔II5连通。
袋体为聚氯乙烯袋。
袋体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悬挂绳3。
排放阀2包括排出口导管和阀,排出口导管与腔II连通,阀包括圆锥柱形塞,圆锥柱形塞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与移动阀套固接,移动阀套套在排出口导管的外壁上。
进液管1长80cm,末端为一锥形接头,锥形接头上套有保护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取下进液管1上的保护帽,将锥形接头插入需要连接的引流管,液体通过引流管进入进液管1,然后流入腔I4,腔I4的容量为300mL,而目前临床一般引流量多集中在200~300mL,集中在腔I4,计量准确;倘若超过300mL,液体溢入腔II5,腔II5的计量范围是300~800mL,即可兼顾大引流量的情况。腔II5的底部设有排放阀2,移动阀套沿排出口导管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使圆锥柱形塞随之移动,从而封闭或打开排出口导管,即封闭或打开腔II5,打开腔II5时,可以排出腔II5内的引流液。倾斜袋体,腔I4内的液体可以通过腔I4和腔II5的连通处倒入腔II5,而后通过排放阀2排出。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