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1485.2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牟大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歧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歧管,特别是一种具有冷却废气、加强零部件结构强度以及减轻零部件重量的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废气再循环系统在柴油机上比较常见,其原理是为了保证排放的废气在要求的范围内,将含有NOX、CO的多余废气经EGR冷却器冷却后重新流入进气系统进行再次燃烧。首先,废气从进气歧管输送进燃烧室,但这种温度较高的废气冷却到一定温度则对EGR冷却器具有较高要求。其次,因进气歧管温度较高,有两种不利于发动机因素:一是温度较高,会减少进气量,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二是较高的温度要求对进气歧管的EGR通道部位结构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要求,往往会增加较为复杂的结构来增加其强度,且容易造成局部热应力,影响零部件的工作寿命。上述这些原因,在发动机早期阶段故障或许不会发生,但随着运行时间加长,各种零部件其内部由于热负荷会逐渐产生缺陷,如裂纹等,则会大大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的维修率,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周期,增加经济成本,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对发动机进气歧管进行改进,使其既具有对废气的冷却效果,又有增加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作用,而且还具有减轻零部件重量的作用,可有效地消除因废气温度过高而带来的不利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包括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的进气歧管本体和一端与进气歧管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EGR阀座固定连接的EGR管;
进一步,所述EGR管外壁设置有散热部件;
进一步,所述散热部件上设置有促进热量散失的导流槽;
进一步,所述散热部件为散热片;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将散热结构直接集成设计在进气歧管上,首先,在较高温度的废气经过进气歧管EGR通道时更多的热量通过散热部件散热,达到一定程度的冷却效果,这样就降低了下游EGR阀及冷却器的热负荷,且因热负荷降低还可简化中冷器结构,使其制造成本降低;其次,可增强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使进气歧管与EGR阀座整体上结构更简单,也可减少零件的壁厚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进气歧管的重量,同时也能促进热量的传导和散发,减小零件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几率。而且该散热结构可有效解决该处由于温度较高而造成的热应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隐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既有对废气的冷却效果,又有增加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作用,而且还有减轻零部件重量的作用,可有效地消除因废气温度过高而带来的不利隐患。这种带散热结构EGR通道的进气歧管可广泛地应用到内燃机的废气循环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散热结构的进气歧管总成,包括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的进气歧管本体1和一端与进气歧管本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EGR阀座固定连接的EGR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EGR管外壁设置有散热部件2;在较高温度的废气经过进气歧管EGR通道3时更多的热量通过散热部件散热,达到一定程度的冷却效果,这样就降低了下游EGR阀及冷却器的热负荷,且因热负荷降低还可简化中冷器结构,使其制造成本降低,同时也能够增强进气歧管该部位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2上设置有促进热量散失的导流槽;促进热量的传导和散发,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降低热负荷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为散热片;散热片结构相当于加强筋,能够增强进气歧管该部位的结构强度,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也具有减振的作用,增强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加强肋,增强散热片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1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势差式水能发电装置
- 下一篇:汽油发动机节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