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852.7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0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灵敏;郑显良;林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锥面 平面 距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具,尤其是测量外锥面与平面之间距离的检具。
背景技术
大缸径船用中低速柴油机阀壳装配于气缸盖中,是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关键部件,因受高温冲击、高温磨损、高温腐蚀等恶劣工况,服役环境十分苛刻。阀壳的阀座端外锥面至端面的距离至关重要,会影响到:(1)气门间隙的调整;(2)气门和活塞的干涉;(3)燃烧室容积的大小,相应地,气缸总容积的大小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压缩比,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目前,外锥面至平面的距离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应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能准确测量,但是,工件需要恒温,测量时间长,成本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成品抽检或仲裁用,不便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测量;(2)用止通规进行测量,这种方法不够准确,且测量时不知道具体尺寸,不方便加工现场的控制,一旦发生问题,将导致产品报废。因此,现在还没有一种能适于现场加工的方便的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检测精度较高、适于加工现场检验的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包括千分尺、量针和圆盘,千分尺具有测砧和测微螺杆,所述量针有两个,且使用时能分别与测砧和测微螺杆相接触,所述圆盘具有沉孔,使用时,圆盘的沉孔开口侧的工作端面能与两个量针相接触。
所述量针呈圆柱状。
所述圆盘的沉孔的底平面或底平面的一部分为工作面,且该工作面与沉孔开口侧的工作端面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002mm。
所述量针的直径为12 mm±0.001mm,圆盘的沉孔深度B为1.257mm±0.002mm。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千分尺、量针以及圆盘组合而成,因此,测量精度较高,能较准确的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
(2)与三坐标测量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检测迅速,成本低廉,便于现场加工过程中控制产品尺寸;
(3)与止通规检具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测量量化的具体尺寸,便于加工现场的调整,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适合于本实用新型测量的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测量阀壳时的应用图;
图5是图4的 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外锥面与平面距离的检具, 包括千分尺1、量针3和圆盘4,千分尺1具有测砧5和测微螺杆2,所述量针3有两个,且使用时能分别与测砧5和测微螺杆2相接触,所述圆盘4具有沉孔4-1,使用时,圆盘4的沉孔4-1的底平面能与阀壳6的阀座6-1的端面相接触,圆盘4的沉孔4-1开口侧的工作端面能与两个量针3相接触。
如图1、2、4、5所示,所述量针3呈圆柱状。
如图4、5所示,所述圆盘4的沉孔4-1的底平面或底平面的一部分为工作面,且该工作面与沉孔4-1开口侧的工作端面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002mm。
如图1、2、5所示,所述量针3的优选直径为12mm±0.001mm;圆盘4的沉孔4-1的优选深度B为1.257mm±0.002 mm。
如图3所示,适合于本实用新型测量的阀壳6,其需检部位是阀座6-1的外锥面直径Φ142处到右端面的距离A。
如图4、5、3所示,量针3在外锥面-平面距离的中间公差值时,应与理论直径Φ142刚好接触,以尽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外锥面-平面距离的极大值时,量针3不能与阀壳6的阀座6-1的外圆面干涉,且应留出一定的空隙,即C值应大于0(见图5),工程应用上,C值一般应大于0.3mm,否则,应增大圆盘4的沉孔4-1的深度B,使量针3不与阀壳6的阀座6-1的外圆面干涉。
如图4、5所示,测量时,读取测量值D,进行几何转换,可制成千分尺读数与外锥面-平面距离的对应关系,见表1,对应查表,即可知外锥面-平面距离。
表1 千分尺读数与外锥面-平面距离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辅助测量螺钉螺栓帽厚的工装
- 下一篇:板式热交换器的板片悬挂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