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载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164.0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田;赵一丁;许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秀田;赵一丁 |
主分类号: | G01G19/12 | 分类号: | G01G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载重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载重测量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实时测量车辆载重量,并将测量数据及时传送到管理部门和司机驾驶室的装置,属于车辆载重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运输物流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降低物流的成本,在货物装载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尽可能多的装载货物,因此,公路上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不仅会破坏道路,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还会给车辆本身带来安全隐患,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测量车辆载重的常用方法是:在治超公路检查站点或高速公路收费路口安装车载称重地磅,检查时,首先测量载货车辆的重量,然后根据载货车辆的型号来估算车辆的载重量,由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磨损,同一型号的车辆的净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采用上述方法测量时,会影响车辆载重测量的精确度,且这种方法仅适合于定点监测不能实现实时跟踪监测。
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一些其他的车载测量器械,但是这些测量器械大都是通过测量车辆大梁下钢板弹簧的变形量来计算车辆的载重量。众所周知,车辆在装载货物时,不仅钢板弹簧会发生形变,车胎也会发生形变,因此,这种测量装置并不能精确的测准车辆的载重量。总之,现有的车辆载重测量装置结构复杂,精确性和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推广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提供了一种车辆载重测量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通过测量车辆轮胎和钢板下端弹簧的形变,来测算车辆的载重量;该装置性能稳定、测量精确度高、通用性能强,生产成本低,安装时,不用改变车辆的原底盘结构,可在所有型号和品牌的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适合普及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车辆载重测量装置,它由壳体、电路板、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数据处理电路模块、射频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模块部分组合而成,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模块,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与电源模块之间连接有电路模块和射频无线收发模块,射频无线收发模块上连接有天线;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接线端口,电源模块与接线端口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
工作原理:
将该装置固定在车厢底板上,车辆载重后,支撑车轴的弹簧钢板和车辆的轮胎均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导致车厢与地面间的距离随之变小,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厢与地面间距离的变化,然后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电路模块内,数据处理电路模块将计算后的数据传送到射频无线收发模块内,由于车辆的驾驶室内安装有北斗、GPS和3G的电子信号接收装置,这样可以接收射频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信号,并显示在显示屏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通过测量车辆轮胎和钢板下端弹簧的形变,来测算车辆的载重量。
2、该装置性能稳定、测量精确度高、通用性能强,生产成本低,安装时,不用改变车辆的原底盘结构,可在所有型号和品牌的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适合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载重测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上述一种车辆载重测量装置的各组成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表示:
1.壳体、2.电路板、3.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4.数据处理电路模块、5.天线、6.射频无线收发模块、7.电源模块、8.导线、9.接线端口。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车辆载重测量装置,它由壳体1、电路板2、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3、数据处理电路模块4、射频无线收发模块6、电源模块7部分组合而成。
如图所示,在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2,电路板2的一端设置有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3,电路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源模块7,收发一体式测距传感器3与电源模块7之间连接有数据处理电路模块4和射频无线收发模块6,射频无线收发模块6上连接有天线5;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接线端口9,电源模块7与接线端口9之间通过导线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秀田;赵一丁,未经刘秀田;赵一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安全、运行高效的高层住宅楼交通枢纽
- 下一篇:一种蹲坐式可互换的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