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032.8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深蓝智能房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抗震 房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房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世界已进入地震多发期,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为了抗震减灾,建筑学家纷纷在厂房及各类房屋建筑的强度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甚至将建筑物的地基深深的浇铸在地下的岩层上,将建筑物同底层地死死的刚性的捆绑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使房屋同底层“合二为一”,用“以刚克刚”的方式,企图达到抗震减灾的目的。但在相继而来的四川、海地、东南亚、日本、南美、中东等地区所发生的强烈大地震中,这些地基深入地下,将房屋主体与地面固定在一起的房屋,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其摇晃幅度,依然容易倒塌,造成人员和经济的严重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结构合理,抗震性强,可以极大限度的保护人民和财产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墙壁、屋梁和屋顶,所述屋底通过弹性装置与地基相连,所述屋梁与墙壁交接处设有箍板,所述箍板截面为倒U形,所述墙壁顶部插入箍板U形口内。
所述墙壁为双层墙体板,所述双层墙体板顶部之间设有短板,用于固定。
所述地基底部设有万向轮,用于进一步缓解地震影响。
所述弹性装置为强力弹簧。
所述屋底和地基交界处还设有连接耳,增强连接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克服了传统的房屋抗震性较差的缺陷,使其在地震中更加牢固、可靠,对房屋主体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倾倒坍塌,有效将强烈地震减为弱震,实现大震能免灾或大幅度的减灾,建筑成本不高,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箍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屋底,2墙壁,3屋梁,4屋顶,5弹性装置,6箍板,7墙体板,8短板,9万向轮,10连接耳,11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1、墙壁2、屋梁3和屋顶4,所述屋底1通过弹性装置5与地基11相连,所述屋梁3与墙壁2交接处设有箍板6,所述箍板6截面为倒U形,所述墙壁2顶部插入箍板U形口内。所述弹性装置为强力弹簧。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1、墙壁2、屋梁3和屋顶4,所述屋底1通过弹性装置5与地基11相连,所述屋梁3与墙壁2交接处设有箍板6,所述箍板6截面为倒U形,所述墙壁2顶部插入箍板U形口内。所述弹性装置为强力弹簧。所述墙壁2为双层墙体板7,所述双层墙体板7顶部之间设有短板8,用于固定。
实施例3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1、墙壁2、屋梁3和屋顶4,所述屋底1通过弹性装置5与地基11相连,所述屋梁3与墙壁2交接处设有箍板6,所述箍板6截面为倒U形,所述墙壁2顶部插入箍板U形口内。所述弹性装置为强力弹簧。所述墙壁2为双层墙体板7,所述双层墙体板7顶部之间设有短板8,用于固定。所述地基底部设有万向轮9,用于进一步缓解地震影响。
实施例4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震式抗震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1、墙壁2、屋梁3和屋顶4,所述屋底1通过弹性装置5与地基11相连,所述屋梁3与墙壁2交接处设有箍板6,所述箍板6截面为倒U形,所述墙壁2顶部插入箍板U形口内。所述弹性装置为强力弹簧。所述墙壁2为双层墙体板7,所述双层墙体板7顶部之间设有短板8,用于固定。所述地基底部设有万向轮9,用于进一步缓解地震影响。所述屋底和地基交界处还设有连接耳10,增强连接性。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乃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深蓝智能房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深蓝智能房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