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定位式回复反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6055.1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于鹤建;李桂正;何栩锋;吴小飞;孙建飞;刘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永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B62J6/20;E01F9/01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5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回复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警示设备,尤其涉及自定位式回复反射器。
背景技术
回复反射器主要运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后灯侧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其主要原理是光线照射到回复反射器的反光片上,反光片的内侧设置很多三棱镜状的凸起阵列,光线经过三棱镜阵列的折射后返回,形成无源反光效果,从而对周围的行人、车辆等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减小夜间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然而现在的回复反射器通常都是通过螺钉把回复反射器连接在母体零部件(例如汽车保险杠等)上,该种连接安装不方便、拆卸更换回复反射器也不方便,同时也不够美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28083U,授权公告日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回复反射器总成,包括反射器、反射器安装板、反射器衬垫,反射器与反射器衬垫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反射器衬垫通过螺钉与反射器安装板连接。该种回复反射器总成,反射器衬垫通过螺钉与反射器安装板连接,可避免手工涂胶不稳定,粘接不牢固的问题。其不足之处是该种通过螺栓与反射器安装板连接,安装时需要在反射器安装板上钻孔,然后拧入螺栓,连接不方便,回复反射器的反射面上露出螺栓,严重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回复反射器与母体零部件之间螺栓连接,安装、拆卸比较繁琐不方便,同时影响整体美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整体更加美观的自定位式回复反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定位式回复反射器,包括反光片和反光片固定板,所述的反光片固定板内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三个卡扣,其中中间的卡扣与反光片固定板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自定位块,所述的自定位块的下端与所述的反光片固定板连接,两个自定位块的外侧面由底部到端部向内倾斜。安装的时候把三个卡扣的头部分别插入对应的母体零件的连接孔内,然后把三个卡扣一起按入母体零件的连接孔内,此时两个自定位块的外侧面与母体零件上连接孔的两侧的斜面紧密贴合,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回复反射器移动,该种结构不需要在反光片固定板的内侧设计单独的定位结构,降低成本,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整体非常美观。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片固定板的外侧面的两端设有焊接凹槽,所述的反光片的内侧面的两端设有与焊接凹槽对应的焊接引脚。反光片上的焊接引脚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法焊接在焊接凹槽内,焊接凹槽能防止焊接渣延伸到回复反射器的侧面而影响整体美观和安装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焊接引脚的头部宽度从内端到外端逐渐减小。焊接引脚的外端的宽度逐渐变窄,焊接的时候有利于积聚焊接能量,焊接更加快速,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片固定板的内侧面的周围设有若干个支撑块。回复反射器安装在母体零件上的时候,反光片固定板的内侧面与母体零件的安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而支撑块的外端刚好与母体零件的安装表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回复反射器的抗压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片固定板的内侧面的纵向设有若干个加强凸条。反光片固定板整体长度较长,且为一个弧面,在注塑制造的时候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纵向设有加强凸条可以使反光片固定板的纵向产生一个支持力,使得注塑时以及存放时都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保证稳定的安装尺寸。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拆卸非常方便,整体更加美观的有益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安装时能自动定位,无需增加专门的定位结构,制造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反光片1 反光片固定板2 卡扣3 自定位块4 焊接凹槽5 焊接引脚6 支撑块7 加强凸条8 母体零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永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永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6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靠垫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座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