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3504.7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西川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密封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密封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
汽车车门密封件作为常用的汽车配件而广泛使用。图2为现有技术的密封件本体的断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车身10的窗框11设置密封件。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100,密封件本体100具有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第一中空部110与窗框11的背面触接,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设置于钣金的间隔12内。
若生产出的钣金的间隔12比设定的宽,则会发生漏水的现象。图3为现有技术的关门状态图,如图3所示,雨水会沿着虚线和箭头的方向通过窗框末端部13(即漏水部位)进入汽车内部。
若生产出的钣金的间隔12比设定的一致,汽车经过长期使用,部件也会发生磨损和老化,部件之间容易产生松动,钣金的间隔12会变宽,也会发生漏水的现象。
所以提出了针对密封件本体进行改进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件本体,设置于汽车的车身的窗框,具有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窗框的背面触接,所述第一中空部和所述第二中空部设置于钣金的间隔内;
架桥,设置于所述第一中空部内,具有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密封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中空部的截面设置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密封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中空部的截面设置为中空的四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密封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二中空部的截面设置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密封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架桥的一端与第一中空部的一侧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架桥的另一端与第一中空部的另一侧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密封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架桥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本体的第二中空部内设置架桥,架桥为条状结构结构。改进后的密封件本体,即使车身和密封件本体面有偏差,该架桥也能确保面压,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漏水情况的发生,使关门性能更加卓越。
架桥可以采用海绵软质,还可以采用硬材质、树脂制备成条状结构,比重高些的材料尤佳。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汽车车门的车顶窗框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密封件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关门状态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密封件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关门状态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关门状态时面压走向图。
附图标记:
车身10、窗框11、间隔12、窗框末端部13。
密封件本体100、第一中空部110、第二中空部120、架桥13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汽车车门的车顶窗框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设置于汽车的车身10的窗框11。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密封件本体的断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种汽车车门密封件,包括:密封件本体100。密封件本体100通常采用橡胶制成。
密封件本体100包括: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
密封件本体100包括: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
第一中空部110与窗框11的背面触接。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设置于钣金的间隔12内。
第一中空部110的截面设置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如四边形结构,具可以设置为倒置的梯形结构。
第二中空部120的截面设置为中空的多边形结构,近似三角形,左侧近似“C”型,右侧近似线条型。
第二中空部120设置于钣金的间隔12内。车门开门时,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为舒展状态。车门关门时,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受到挤压会变形。变形收缩后的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的宽度若小于钣金的间隔12,就发生漏水。变形收缩后的第一中空部110和第二中空部120的宽度若与钣金的间隔12一致,则密封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西川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西川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3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拆装锁止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弹性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