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616.2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薇;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3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腹膜 间隙 修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适用于成人疝外科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修补材料多为进口补片,由聚丙烯材料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拉力及抗折叠性能。补片的孔径越大越利于细胞侵入和肉芽组织长进。补片是不可吸收的,术后将长期保留在体内,但它与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极少发生异物反应,或仅在短期内有轻微不适感。同时,补片的单丝不利于细菌“藏身”,因此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
但是目前疝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疝修补片存在以下问题,
聚丙烯网片表面比较粗糙,如果损伤腹膜与内脏器官直接接触,可能侵蚀肠壁,引起肠瘘;其次,在进行腹膜前修补术时,较大补片不易平铺植入。因此,有产品人为地加入了一种弹力环结构。国外已有因弹力环结构,而出现穿透腹膜而接触脏器的严重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解决了可能发生的补片对腹膜损伤和减少手术医师平铺植入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包括底片件、碟片和帽状连接件,帽状连接件的帽盖与底片件连接,帽状连接件的帽檐与碟片连接,所述的底片件包括叠放的底片层和缓冲层,底片层与帽状连接件的帽盖连接,底片层通过聚四氟乙烯缝线与缓冲层缝接,缓冲层面积大于底片层的面积,缓冲层为聚四氟乙烯层且厚度为0.5~0.8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缓冲层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柔软、光滑,而且生物性能良好。
3、底片件增加了大底片结构的延展性,有利于医师手术手术植入操作;并且增加疝修材料的安全性。
3、底片件增加了大底片结构的延展性,有利于医师手术手术植入操作;并且增加疝修材料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缓冲层;2‑底片层;3‑帽状连接件;4‑碟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片,包括底片件、碟片4和帽状连接件3,帽状连接件3的帽盖与底片件连接,帽状连接件3的帽檐与碟片4连接,所述的底片件包括叠放的底片层2和缓冲层1,底片层2与帽状连接件3的帽盖连接,底片层2通过聚四氟乙烯缝线与缓冲层1缝接,缓冲层1面积大于底片层2的面积,缓冲层1为聚四氟乙烯层且厚度为0.5~0.8mm。
缓冲层1为聚四氟乙烯层,厚度为0.5~0.8mm,手感柔软、光滑且生物性能良好。
缓冲层1的面积大于底片层2的面积,达到从复盖面角度考虑的安全性,底片层2为聚丙烯层且边缘用聚四氟乙烯缝线以锁扣式方法与缓冲层1连接。
以往单层聚丙烯的底片层2网片面积较大,整体较软,不易来铺植入。在聚丙烯底片层2加一层聚四氟乙烯缓冲层1后,会增加手术医师对补片的手感,便于手术植入。
聚四氟乙烯缓冲层1直接接触腹膜,阻挡了聚丙烯网粗糙面对腹膜的物理剌击,复合材料的补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蓝普医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