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578.1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钢二;藤野晶史;王彬;平野香;野口亚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特别是,涉及电磁继电器的端子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电子设备,具有如下的电磁继电器,其具备: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筒体部及从该筒体部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脚部的大致C形的平板状轭铁;具有安装于所述筒体部的卷筒部,且在该卷筒部周围卷绕有励磁线圈的绝缘性的线圈架;具有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设有绝缘性动作片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的一端侧向所述脚部中的一脚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部以及从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且在对所述励磁线圈励磁时与所述脚部中的另一脚部接触的垂直部的电枢;支承所述轭铁的两脚部并且具有容纳形成于所述电枢的转动轴部的下端的轴片的凹部或孔的绝缘性的基座外壳;配置于所述励磁线圈的下方且所述轭铁的两脚部间,安装于所述基座外壳,通过所述动作片的按压而相互接触的可动接触片及固定接触片,所述基座外壳具有在所述励磁线圈及所述电枢间延伸的绝缘壁,其中,所述基座外壳具有将所述可动及固定接触片与所述电枢之间截断的第二绝缘壁,所述动作片经由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壁的大致中央部的孔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在上述电磁继电器的密封结构中,如其图4所示,在设于基座外壳10外周面的切口部嵌合固定接触片22的基板连接部22e,在所述基座外壳10嵌合壳体70之后,向所述基座外壳10的底面注入密封材而进行密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524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通过热固化工序的加热作业而使流动性增加的密封材料沿着所述基板连接部22e侵入到外壳的内部深处。因此,具有对固定接触片22等的弹性变形造成影响,成为动作不良及动作特性的偏差的原因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动作不良及动作特性上的偏差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在设于基座的外周面的切口部嵌合触点端子的端子部的基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基座嵌合壳体,向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的嵌合部注入密封材料而进行密封,其中,在所述端子部的基部的里侧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相对的密封阻止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密封阻止部防止通过了基座的切口部的密封材料的侵入,故而可得到没有动作不良及动作特性上的偏差的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也可以以将所述触点端子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相对的方式将所述密封阻止部弯折形成。
根据本方面,制造方法的选择范围扩大,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所述触点端子通过突出加工以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相对的方式形成所述密封阻止部。
根据本方面,材料的成品率高,制造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所述密封阻止部也可以是设于所述触点端子的贯通孔。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以冲压加工简单地形成,并且制造容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A)相同的视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B)相同的视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图1(A)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C)是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左侧面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6(A)是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7(B)是图7(A)的B-B线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图7(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9(A)~(C)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正视图、俯视图及背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1所示的基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电磁铁部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在铁芯上组合有可动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D)是用于说明可动铁片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4(A)、(B)是表示作用于按压点P的弹簧负载和线圈的磁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