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576.2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2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钢二;藤野晶史;王彬;平野香;野口亚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45/02 | 分类号: | H01H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由门型铁芯构成的电磁铁部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电磁铁部的支承结构,例如具有如下的电磁继电器,其具备: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筒体部及从该筒体部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脚部的大致C形的平板状轭铁;具有安装于所述筒体部的卷筒部,且在该卷筒部周围卷绕有励磁线圈的绝缘性的线圈架;具有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设有绝缘性动作片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的一端侧向所述脚部中的一脚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部以及从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且在对所述励磁线圈励磁时与所述脚部中的另一脚部接触的垂直部的电枢;支承所述轭铁的两脚部并且具有容纳形成于所述电枢的转动轴部的下端的轴片的凹部或孔的绝缘性的基座外壳;安装于所述基座外壳,通过所述动作片的按压而相互接触的可动接触片及固定接触片,其中,所述基座外壳在所述一脚部附近具有向上方延伸的突部,所述线圈架具备从所述卷筒部向所述一脚部侧延伸并且至少具有位于所述一脚部的上方的上方部的延伸部,在所述上方部形成与所述筒体部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凹部,所述电枢在所述转动轴部的上端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所述电枢的突起配置在被所述线圈架的凹部和所述基座外壳的突部划分的空间内(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如其图1所示,在基座外壳10安装操作电磁铁30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基座外壳10上一体地安装平板状轭铁40及线圈架50,从而进行定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3437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在基座外壳10上经由线圈架50定位固定平板状轭铁40,故而在基座外壳10与平板状轭铁40之间容易产生组装误差。因此,在平板状轭铁40相对于所述基座10的支承强度中,难以得到按照设计那样的支承强度。另外,具有所述平板状轭铁40和安装于所述基座外壳10的可动接触片21及固定接触片22的定位精度变低,容易在动作特性上产生偏差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得到希望的组装精度、支承强度且动作特性上没有偏差的电磁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将在组装于卷轴的两侧具有脚部的铁芯上卷绕线圈而构成的电磁铁部立设于基座,其中,在设于所述基座的压入用凹部仅压入所述铁芯的脚部进行支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仅利用铁芯的脚部将电磁铁部支承于基座,故而能够得到组装精度高、可确保按照设计那样的支承强度且动作特性上没有偏差的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可以利用压入的所述铁芯的脚部的前端部将所述压入用凹部的相对的内侧面中设于一内侧面的基部的压坏用肋压碎,使所述铁芯脚部的前端部压接于另一内侧面而对其进行支承。
根据本方面,由于将压坏用肋压碎而支承铁芯,故而压入用凹部整体不需要较高的尺寸精度,能够得到设计容易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卷轴可以不与所述基座抵接。
根据本方面,由于仅利用铁芯定位在基座上,故而不会产生组装误差,能够得到具有希望的支承强度及动作特性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可以将设于所述铁芯的突出突起与立设于基座的绝缘壁抵接。
根据本方面,相对于基座,利用3点支承铁芯,具有可得到定位精度及支承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电磁继电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A)相同的视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B)相同的视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图1(A)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C)是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左侧面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6(A)是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7(B)是图7(A)的B-B线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图7(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9(A)~(C)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正视图、俯视图及背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1所示的基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绝缘型接触器
- 下一篇:电力设备固封表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