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1745.6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华;周顺波;叶金军;郭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6 | 分类号: | B62D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阳 |
地址: | 211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液压 助力 转向器 转向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转向螺母,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
背景技术
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产品,目前广泛用于商用车上,其内部结构不仅涉及到高精度的机械传动,还需要复杂的液压技术。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在没有配置行程卸荷阀时,汽车转向过程中,前轮上的限位凸台与转向节上的限位螺栓相碰时,转向助力无限增大,液压系统压力升至最高,液压泵大量发热,导致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急剧恶化,转向杆系承受最大负荷,极大的降低转向系统的工作寿命,造成过度转向,同时出现“抬驾驶室”的问题。
由于行程卸荷阀对转向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大幅提高转向系统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重型车所装配的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都配置有行程卸荷阀。而前桥载荷3吨以下的轻、中型商用车所装配的助力缸径Φ60mm-Φ75mm的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都没有配置行程卸荷阀,如图1所示,主要原因是Φ60mm-Φ75mm的转向螺母无法布置现有成熟的卸荷阀,造成过度转向,导致该系列转向器故障率高,且无法解决“抬驾驶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有效解决了前桥载荷3吨以下的轻、中型商用车的过度转向和转向器故障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包括设于转向器总成内的转向螺母,所述转向螺母的的堵塞端为盲孔设计,在所述转向螺母上设有贯通的卸荷阀安装孔,所述卸荷阀安装孔内安装卸荷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所述卸荷阀安装孔位于所述盲孔的上方。
进一步的,前述的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所述卸荷阀组件对应的转向器总成外壳上设有调整孔,所述调整孔上安装调整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原有转向螺母的通孔改为整体式盲孔,为卸荷阀组件的安装留出空间,并加工出卸荷阀组件安装孔,从而将卸荷阀配置到助力缸直径为Φ60mm-Φ75mm的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上,有效解决了前桥载荷3吨以下的轻、中型商用车的过度转向、转向器故障率高和“抬驾驶室”的难题;另外,采用整体式盲孔,省去件原有的螺母堵塞,降低成本,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助力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螺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螺母,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设于转向器总成内的转向螺母1,转向螺母的的堵塞端2为盲孔设计,在转向螺母上设有贯通的卸荷阀安装孔3,卸荷阀安装孔3位于盲孔的上方,卸荷阀安装孔内安装卸荷阀组件4;卸荷阀组件4对应的转向器总成外壳5上设有调整孔,调整孔上安装调整螺母6。
在本实施例中,全新设计了转向螺母的结构,将原有的通孔结构改为整体式盲孔设计,为卸荷阀组件的安装留出空间,从而加工出卸荷阀组件安装孔,从而将卸荷阀组件配置到助力缸径为Φ60mm-Φ75mm的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器上,有效解决了前桥载荷3吨以下的轻、中型商用车的过度转向、转向器故障率高和“抬驾驶室”的难题。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17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围面罩总成
- 下一篇:一种带弹簧减压的转向管柱